筆者今年高中畢業,在推薦入學時,慶幸父母未加干預,讓我充分自主選擇校系。許多同學背負了父母期待,只得再接再厲衝刺,參加指考就為了進入名校,同學的苦我只能安慰。
每個同學的指考成績優劣不同,很多父母堅持先「選校不選系」,不給孩子選擇機會,也不想想孩子興趣和性向,只想讓孩子進了名校後,再尋求轉系,同學都覺得是爸媽的名校迷思作祟。
我沒能進入名校,但我充滿自信,期許在大學殿堂裡,充實自我知能,未來還是能有一番作為。
有人說,孩子只要放對位置,就是天才,教改為何難於成功,是因為大人的觀念沒有改變。
師長太鍾情於名校,一窩蜂擠名校的窄門,孩子的心聲和興趣被忽視,勢必扼殺的學生學習成就。
期待父母師長都能依照我們的能力、性向和興趣,給予適當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激發我們的潛能。
當我們不必為進不了名校而苦時,名校情結才會減緩,否則選系不選校的觀念,再說吧!
李又青(花蓮縣/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