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牧雨
山水畫皴法已介紹過披麻皴、斧劈皴、雲頭皴、雨點皴、荷葉皴、折帶皴,今天再介紹解索皴、牛毛皴和米點皴,作為總結:
解索皴:
很像披麻皴,但披麻為長直線,解索則像剛解開打結的繩索,呈扭曲狀因此叫解索皴。元四家之一王蒙常用此法。
牛毛皴:
用筆細如牛毛,故稱牛毛皴。
牛毛皴中是元代王蒙從「披麻皴」、「解索皴」變化而來一種皴法。這種皴法,很適合表現江南山川,覆蓋著密密麻麻的植物景象。由於用筆細密,反覆堆疊,因此必須做到雜而不亂、密而不悶。
除了王蒙作品〈夏山高隱圖〉、〈青卞隱居圖〉、〈夏日山居圖〉等作品外,明代沈周的〈廬山高〉也是此畫法的代表作。
米點皴:
山水畫皴法多以線條表現,然而宋代米芾卻以溼筆橫點、層層堆疊的皴法,來表現煙雨迷濛、雲霧蒼茫的山巒景色,這種有別於傳統畫法的「米氏雲山」的畫法,遂被稱為「米點皴」。
除了上述這幾種皴法之外,其實,幾千年來中國畫家發展出來的皴法還很多,無法一一例舉。而且同一皴法,所用的名詞亦多不同。我們必須了解,這些皴法都是畫家對大自然體驗所歸納出來的繪畫技法。由於時地的不同,就有許多不同的體會,因此畫家有時並不完全只以一種皴法來創作。例如王蒙的〈青卞隱居圖〉,畫上採用披麻皴、斧劈皴、牛毛皴及解索皴等多種手法,層層疊累,多至數十層,極富質感。
因此畫家在創作時,實在大可不必拘泥於特定的皴法;但是如果對皴法有所了解,則有助於對過去畫家作品的鑑賞,對古畫的斷代,亦有一定的幫助。(山水畫皴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