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昨天在新北市淡水區穀牌倉庫舉行第六場文化國是論壇,主題「最小的其實最大—7835村落文化再造的落實」。文化部長龍應台強調,不管預算多少,文化部要做的是讓重視村里、地方社區和部落的概念滲透到各行政部門,強化地方文化再造的重要性。
文化部第六場文化國是論壇邀請資深電影及紀錄片導演虞戡平、財團法人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等人與會。
龍應台說,目前全台共計七千八百三十五個村里,如果村里是耕種文化的沃土,而每一名居民都應是被細心呵護的文化種子。
對推動社區再造十分有經驗的廖嘉展指出,台灣社區組織發展已走到必須轉型的階段,只有找到社區共同價值的共識,才能整合大家的力量,發揮社區再造最大的效益。他建議應在全台七千八百三十五個村里中,先創造出五十個好平台,分布全台各地,創造新的可共同合作模式,這才是文化工作發展途徑。
龍應台表示,地方文化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國家發展文化軟實力的基礎,文化部應深入各地社區、學校、村里,建立文化涵養量豐富的平權社會。她說,文化再造是個目標,文化部必須像「方糖入水」,讓各部會與地方政府了解村里、社區的重要性。
嚴長壽提到偏鄉部落出現「中空」危機,年輕一代不願留在部落;只有讓文化自信滲透到教育,為部落年輕人找到回鄉的群聚力,才能幫助年輕人找到回家的路。
龍應台強調,要落實村里、社區文化再造,需要全台義工一起參與。她說,台灣人口逐漸老化之際,如何將六十五至七十五歲面臨退休的「黃金人口」納入社區再造的一環,也是文化部思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