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二年張毅與柯一正、楊德昌、陶德辰四位年輕導演,共同拍攝了《光陰的故事》四段式電影,選材、態度、工作方法都跟過去完全不同,被認為是台灣新電影的起點,影響至今已三十年。
今年台北電影節,適逢「台灣新電影」三十周年,張毅被選為「焦點導演」,並推薦他最滿意的作品,也就是他與楊惠姍三度合作的《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的「完整版」,以及《我的愛》。張毅表示,雖然「很害羞」,但感到高興。令人驚喜的是,在放映現場,座席中大多數是年輕人,而不是抱著「懷念」的老人。
生命,如二胡的悠悠絃聲,在隨著心緒的微分音中,透露著幽微卻堅韌或清冽的訊息。
楊念慈九十歲,重新出版《少年十五二十時》;接近六十歲的小野,發現《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吳念真也寫了《這些人這些事》;就如張毅所說,他在三十二歲所拍的《玉卿嫂》,不是十九歲讀的《玉卿嫂》;當年,他們「可能很傻氣,但很淨化 」,且成就了當代文學、藝術、文化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