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日前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累計上半年出口衰退百分之四點七,台灣是亞洲鄰近國家中唯一衰退者。由於出口呈現嚴重衰退,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難以保三。在全球經濟疲軟之際,政府應加速完成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後續四項協議的簽署;並積極推動與主要經貿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確保台灣在國際上的經貿競爭力。
受到歐債危機的衝擊,我國出口連續四個月負成長,外銷接單連續三個月負成長,景氣燈號連續七個月藍燈。花旗銀行下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二點八,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團隊預估只有百分之二點四五。由於全球景氣展望不確定因素仍大,今年經濟情勢非常不樂觀。
觀察亞洲國家,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在今年三月起,出口亦連續三個月負成長,但六月已由負轉正,總計上半年出口成長百分之零點七。鄰近的日本,前五個月出口成長百分之五點八,新加坡則成長百分之四點一,大陸成長百分之八點一;只有台灣是負成長。
在這一波歐債危機中,為何我國的出口動能衰退比鄰國嚴重?檢視上半年出口,在五大外銷市場中,我國對美出口衰退百分之十一,對大陸與香港衰退百分之八點八,對歐洲衰退百分之七點二,唯獨對東協成長百分之六點二。觀察五月外銷訂單統計,在五大外銷市場中,美國是唯一有成長的,其他如中國、歐洲、日本與東協都出現負成長,值得注意的是歐債危機已波及東協六國,使得外銷接單出現負成長百分之八點六一,減幅高居五大市場之首。外銷接單成績不佳,下半年出口動能也難以樂觀。
韓國的出口能夠在短期內由負轉正,除了其出口產業分布較為多元,韓國在洽簽FTA方面大有斬獲也是關鍵。韓國先後完成韓歐、韓美FTA,目前正積極推動中日韓三國FTA。在貿易與投資帶動下,韓商進一步打開歐洲、美國市場,同時也吸引日商前往韓國投資。韓國透過FTA大戰略逐步擴大全球經貿版圖,台灣唯有ECFA可稍抗衡,但後續四項協議: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爭端解決,迄今毫無進展。在韓國步步進逼下,台灣唯一優勢逐漸褪色,這次台灣成為亞洲鄰國中出口唯一大幅衰退的國家,就是明顯例證。
馬政府第二任期以來,從美牛風暴、證所稅案到林益世弊案,無論在政府效能與清廉方面都出現重大缺失。如今出口動能受重創,將進一步危及全年經濟成長。面臨如此重大危機,決策者必須排除萬難推動ECFA後續四項協議的簽署,並加速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及歐、美主要市場的FTA。這些年來,有關FTA的洽簽,財經首長說得很多,卻無重大突破,也沒有端出配套措施因應。他們應該告訴國人,如果要進一步打開外國市場,國內市場也要相對開放,對於可能遭受衝擊的產業,政府做了那些輔導與救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