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會(由右至左)為佛光大學副校長劉三錡委員、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系兼任教授吳清基委員、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慈惠法師、主任委員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佛陀紀念館館長慈容法師,前國立台南大學校長陳英豪,佛光大學教務長楊昌裕。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公益信託星雲大師基金會基於「教育需要良師樹立典範,典範需要發掘」的理念,舉辦「星雲教育獎」,獎勵堅持理想,幫助學生不畏艱難的人師典範。在楊朝祥、吳清基、曾志朗、黃榮村、鄭瑞城等五位歷任教育部長協助下,希望有別於一般教師表揚,深入發掘堅持以愛與關懷施教,足為教師與社會典範的人性工程師。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沒領過畢業證書,但他最重視的就是教育,最尊敬的就是老師。公益信託星雲大師基金會開辦第一屆「星雲教育獎」,希望找出堅持教育理想、真正幫助學生的「人師」典範,肯定其對國家及社會的貢獻,給予實質獎勵。
楊朝祥主委表示,教育界針對教師的表揚獎項不少,「星雲教育獎」與國家及民間所辦的獎不同。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是「終身教育典範獎」,一是「典範教師獎」。前者每年遴選一人,頒獎金一百萬元及獎座,後者分「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職」、「特教」及「大專院校」六組,各組遴選一至三人,頒獎金二十萬元及獎座。
楊主委指出,「終身教育典範獎」是國內獎金最高的教育獎,旨在表彰終身奉獻教育志業、不畏艱難的資深或退休教師,遴選的標準不在「量」,注重質。授獎時間也將與其他教育獎錯開,原則訂在九月二十八日之後。佛光大學教務長楊昌裕指出,由於名額有限,曾在其他教育獎得過獎的教師,雖報名「星雲教育獎」,但評議小組只會針對新的貢獻評估。
吳清基教授認為,星雲大師以宗教和教育「度眾生」的悲心宏願,是人間最重要的希望工程。他非常感激星雲大師「找出教育典範」的用心,因為找回師道,正是救台灣社會的良方。在日本及歐洲,都找得出「良師興國」的教育典範,台灣政府和民間,應一起向老師表達至高敬意。
佛陀紀念館館長慈容法師指出,大師克服眼力和體力的障礙,天天勤寫「一筆字」,持續為公益信託星雲大師基金會募集基金。大師說社會的成長靠教育,好的老師能影響其他老師,找出典範教師,是大師的一片苦心。
第一屆「星雲教育獎」即日起開始接受遴選及申請,至八月十五日止。詳細辦法請上網(www.vmhytrust.org.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