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阿公的劉興欽,故意和小孫女「撒嬌」:「阿公真是苦命啊!年紀小時吃不飽,老是挨餓,怎麼到老了還要挨餓呢?」
「阿公,你真的很可憐!」她用小手摸了摸他的臉,臉上帶著同情的神情。
「你媽媽都不帶你去超市買菜。」她拍拍小胸脯,慷慨的承諾:「下次我帶你去超市!」
劉興欽樂得哈哈大笑,一把將小孫女抱起來,親了好幾下。
這就是頑皮的劉興欽。從小到老,就是頑皮,所以腦子非常靈活,所以不但是漫畫家,還是發明家。
可知道?台灣的第一個機器人就是他發明的。
在遙遠的日治時代,新竹山上的小村落大山背,是個窮鄉僻壤。村民同時還要面對山上剽悍的原住民,以及山下蠻橫的日本兵,幾乎衣不蔽體、只求吃飽。
這樣艱苦的環境中,誕生了野孩子阿欽。
幸福,就是每天都能吃得飽一點;快樂,就是動動腦找到生存之道!
動動腦筋,每天都會更好一點,再窮再苦也沒在怕!
阿欽的父親告訴他:「凡事要動腦筋,自己想辦法。」
從此動腦筋解決問題,成為劉興欽的生存之道……
二○○五年出版的劉興欽口述傳記《吃點子的人》,以他的創意為主軸,而日前由圓神出版,劉興欽口述、兒子劉永毅撰稿的《大山背的野孩子》,則是一本關於漫畫多、發明多、得獎多的國寶級人物劉興欽的故事,更加溫暖、詳實描述他的成長過程,以及當年社會的教育觀念、模式;在一個雖然貧苦卻完全「有機」的成長環境中,在傳統教養之下,聰明的劉興欽「完全」的發展自我。
於是,野孩子——神頭神腦的小天才,自學自畫竟成了畫家,還成了發明家。
雖然頑皮甚至愛搗蛋,他卻清楚知道老實人不可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