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 學得多

周慧珠 |2012.06.10
1101觀看次
字級

劉興欽,台灣國寶級的漫畫家。他漫畫中的主角阿三哥與大嬸婆,曾陪伴許多人度過快樂童年;他的創意與發明,啟發許多人。如今,新竹內灣的再造,更因為他的大力協助,而成為國內成功的文化鄉鎮。

漫畫家劉興欽

一九五四年開始,台灣的漫畫逐漸興起,劉興欽的第一部漫畫作品是的《尋仙記》。一直到一九六○年之間,多本漫畫雜誌問世,在當時,幾乎每一本漫畫雜誌上都有他的連載作品,例如《模範少年》刊登的《阿三哥和大嬸婆》堪稱是劉興欽的代表作,非常轟動。

他白天教書,晚上作畫,一個晚上可以完成二十頁,這時期的創作量連他自己都算不清楚,僅僅是一九六七年之後的中、晚期作品就有兩百部左右;再加上早期的失散作品,數量就更驚人了。

透過漫畫,劉興欽把鄉下人的都市印象描寫得詼諧有趣。他從鄉下人的價值觀出發,刻畫了都市人的種種生活百態,既有趣又引人深思,也可以說是當時台灣的社會史素描。每一個創作的背後,都蘊藏了觸動人心弦的感人故事。

一個生於日據戰時的農村子弟,小時候家困,為了想穿鞋,所以努力考上初中,因為師專免費提供住宿與伙食,所以選擇師範學校;當上老師之後,因為微薄的薪水無法支付父親的醫療費用,於是開始拿起畫筆,沒想到漫畫的這條路,走得既開心又有成就。

他從小有膽識,遇到事情會仔細推敲,安步當車的行事作風,讓他的人生像倒吃甘蔗一般,越來越甜美。當他從美國回到故里時,看到並協助自己四十幾年前的作品重新復活,成了內灣的特色,並且影響一條鐵路起死回生。他的人生,生動,令人感動。

畫符 展露繪畫天才

當時台灣農家全豢養豬、牛、雞、鴨、鵝等等,常在農舍貼一張符祈求六畜興旺。有一次,劉興欽的父親要他去隔壁村莊求符,回家的路上,劉興欽一不小心在墳場跌了一跤,把符弄破了。他說什麼也不願意穿越墳場再去求符,靈機一動,跑到同學阿牛的家裡要了一張紙錢,借了筆墨,照著弄破的符依樣畫葫蘆,居然有模有樣,畫得像極了。

之後,爸爸再差劉興欽去求符,他就跑到阿牛家去玩,等該回家時才趕緊拿出筆墨硯台,自己「鬼畫符」拿回去交差。有一天,阿牛的媽媽因為家裡的豬不太對勁,也請他幫忙畫了一張符,沒想到豬的病竟然好了,很快的,村子裡的人都知道劉興欽會畫符,也紛紛到家裡來請他畫符,這件事才露了餡兒。

二次大戰期間,美軍轟炸時丟下的傳單大都以漫畫表現,像把日本軍畫成兇惡的豬狗,本省兵則是受盡虐待的兔子等等,劉興欽撿到後,對畫面動物擬人化的造型產生了濃厚興趣。從此,他用木炭在學校和家裡的牆壁上作畫。

漫畫 何妨以毒攻毒

台北師專美術科畢業後,劉興欽被分發到台北市永樂國小教美術。當時,武俠神怪漫畫充斥校園,多有兒童信以為真,想要上山求仙。教育單位於是禁止兒童看漫畫。劉興欽覺得嚴禁不如「以毒攻毒」,他著手畫了一本《尋仙記》,希望小朋友看了可以得到教訓。沒想到推出後反應十分熱烈,劉興欽從此變成了創作不輟的漫畫家。

正好這段期間,是台灣漫畫雜誌興起的時期,所以在每一本漫畫月刊或周刊上,都可以看到劉興欽的作品,膾炙人口的〈阿三哥〉、〈大嬸婆〉,是以自己和親人為藍本創作的漫畫人物,透過鄉下人進城的趣事,反映出當時台灣從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的種種情況。此外,還有《丁老師》、《死要錢》、《小番薯》、《機器人故事系列》、《小聰明》、《小村故事》等等作品。

一九六○年代初期,漫畫期刊沒落,但是劉興欽的作品老少咸宜,作品中注入了鄉村和城市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也誇張性的敘述了從農業社會進入工商社會的種種隔閡和衝突,給人親切熟悉的鄉土感覺, 所以,繼續在報紙和一般雜誌刊登作品,依舊深受喜愛。一九六三年,他成立了「興欽畫刊雜誌社」,發表自己的作品。

眼見年輕漫畫家人材輩出,劉興欽在一九九一年宣布封筆,但仍然積極參與漫畫推廣活動。目前,全心以油畫和水彩畫下豐富的台灣風情,又給人另一番驚艷。

發明家劉興欽

一九七○年代,政府積極推行科學教育,劉興欽應機創造出「機器人」和「阿金」這兩個角色,推出《機器人誕生》、《機器人趣事》、《機器人失蹤》、《機器人末日》等十多部和機器人有關的漫畫。當時國立編譯館的審查要求劉興欽為「機器人」畫上搖控器,劉興欽因此決心作出一個不用遙控器也能動的玩具機器人,這同時促使他展現了發明的潛能。

潛能一開啟,發明的點子竟泉湧而出,免削鉛筆、丁字型冷熱水龍頭、便器坐蓋衛生紙等等常見的日常生活中用品,八年之間一共得到了一百三十八件發明專利,而且連連獲得國際發明獎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