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專題報導】由於過去運用資訊有落差,許多不動產投資客或能從不透明的買賣房價中牟取暴利,但在實價登錄上路後,隨著交易物件資訊累積,區段價格將日漸透明,以此方式操作的投資客獲利空間減少,價格趨於合理指日可待,有利自住需求入場。
據信義房屋調查,今年五月個戶成交金額,以一千萬元以下的比例最高,顯示購屋者多為自住或首購族。仲介業者指出,這一年多來政府持續推出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剛滿周年的奢侈稅,致使許多短期操作的投資客退場,之前三成以上的投資客至目前已降到兩成左右,且這些投資客多屬長期置產。基本上,目前市場上以自住需求占多數。
至於有人質疑奢侈稅成效不彰,未課徵到目標稅額,房價也依然照漲。據業者觀察,政府未能課到原定稅額,就是因為多數投資客的投機行為受到抑制,至於少部分有利用人頭等不法行為,則有賴政府嚴加查察。因此實價登錄新制,市場似乎不會因此而起太大波瀾。
仲介業者表示,價格透明與房價上漲並無直接關連,如物件位置好、具有稀有性,有上漲空間,投資客就可能出手,其重點在於他們認為「有上漲空間」,買賣不會因為價格透明而受影響。而諸多政策施行後,房價仍然上漲,便是實際反應出市場需求。
一位多年從事代銷工作的銷售員指出,一年多來新成屋的投資客雖有減少,但並不很明顯,多數財力雄厚;有些是銀行信用良好,貸款成數與利率條件都不錯;更有年輕族群以房地產為投資理財標的,自住需求之外,也看好上漲空間,適時轉手。依此看來,仍有獲利空間下,即將實施的實價登錄對投資意願影響也不會太大;不過業界也認為,登錄後實價課徵是早晚的事,一旦獲利空間被賦稅蠶食過多,便會減少投資意願。但是房屋在一再轉手下,房價反而被層層賦稅給墊高的可能,也有待觀察。
至於建設公司是否會藉由高報幾戶售價來拉抬,該名銷售員表示:「可能性極大!」且不只是建設公司,也聽聞有父母以高於市價轉賣給孩子,以利往後提高售價。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解套方式百百款,就看政府如何防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