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想買屋、大不易!「實價登錄最大功用是讓房物資訊較流通,但若要抑制房價則還需配合稅制雙管齊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林秋綿形容「不動產實價登錄」猶如「雙面刃」,從本質面來看,雖然有助房價透明、讓房屋買賣資訊不再那麼封閉,但若操作不當,一樣有可能導致「助漲」的後遺症。
她指出,由於實價登錄目前的規畫是採取「區段登錄」,而非「每戶登錄」,但一般人看房價往往「只看高不看低」,也就是我們較易關注哪個建案又賣出天價或創新高等,因此若同一區段內有某間房子賣出高價時,可能就會導致周邊房價也跟著「掌聲響起」,以致於該區段房價不跌反漲,甚至因此提供房仲業者操作房價的空間。
她表示,想讓房價正常化,不能只仰賴實價登錄、還須配合稅制才能收其效。她建議,可考慮改採每層每戶實價登錄,讓買賣資訊不再只侷限於「區域」,但她強調必須要保護買賣雙方的個人資訊,才不會讓隱私外露。
此外,對實價登錄的相關配套也要更完備,包括登錄資訊需涵蓋哪些、由誰來登錄房價,以及若有人登錄不實房價該如何處理等……,才不會讓「不動產實價登錄」機制才剛上路就面臨跛腳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