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水日月外一章 昔日我與今日我

符芝瑛/文 周矩敏/圖 |2006.09.24
502觀看次
字級

十幾年來,在學佛路上踽踽而行,我知道了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人生短短數十寒暑,我以文字供養大眾,以歡喜心廣結善緣

感謝《雲水日月酖酖星雲大師傳》一書的出版,過去半年來我受到佛光山各地別分院及佛光會的邀請,去介紹我所了解的佛光山及星雲大師,也分享了自己書寫過程中的體悟與學習。

這樣的經驗非常難得,往往是收穫比付出還要豐富。

其間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某些聽眾除了來聽演講,還帶著對我這個作者的想像與好奇而來。有的人一見到我便驚異的說:「你怎麼這麼年輕,我以為你是六、七十歲的老人!」還有人說:「你和照片(書上的)完全不一樣!」更有人說:「我以前見過你,你變了!」聽到這樣的話,我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微笑著說:「抱歉不符合各位的想像,讓各位失望了。」他們紛紛安慰我:「不是的,我們只是覺得你比過去年輕又莊嚴,歲月好像沒有在你身上留下痕跡。連面貌的線條和氣質都柔和了許多。」

在演講後的交流時間,也曾有人問我,從寫《傳燈》到寫《雲水日月》,其中間隔十餘年,自己可曾有所改變?凡此種種,引領我穿越時光隧道,去比較昔日的我與今日的我。

想我雖不是天生絕頂聰慧,但從小求學順利,高分考進嚮往的政大新聞系,畢業後一直任職於著名傳播機構,三十歲出頭當上主管,可算少年得志。但那個昔日的我自視甚高,工作上追求完美,待人處事嚴厲苛刻。身邊的人也許規勸過,可惜我缺少反省能力,完全聽不進去。直到奉派去寫星雲大師的傳記,都還是貢高我慢(當時連這四個字都沒聽過)得可怕,竟開出條件說我不是佛教徒,也沒打算成為佛教徒,純粹是為工作而來,請星雲大師不要試圖影響我。大師的確信守諾言,沒有拿過一支香叫我拜;沒有拿過一本經書叫我念,但是一年多之後,我在美國洛杉磯西來寺主動皈依為三寶弟子,星雲大師是我的證明師。

為什麼如此?

回想起來,因為在採訪過程中,我一日日發現佛教的道理浩瀚精深,我在學校裡,工作上的知識與其比較起來,顯得膚淺狹隘,原來世間事可以用這麼智慧的角度來詮釋,來理解。我像一個小學生背著書包上學,每天都很興奮充實,巴不得多學一點,多知道一點。另一方面,由於採訪的「特權」,星雲大師等於是我一對一的佛學啟蒙老師,不厭其煩,深入淺出。而他的人格魅力,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更是讓我非常慚愧敬仰,再不敢傲慢,心服口服。

西來寺皈依是我生命的轉折,感謝師父對我「不度而度」,像我這種頑劣之人,也只有他能攝受。

十幾年來,我只是個初參,在學佛路上踽踽而行,但是信心滿滿,因為我知道了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更重要的是,人生短短數十寒暑,我知道我能做什麼酖酖以文字供養大眾,以歡喜心廣結善緣。

感謝寫作的因緣,讓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因此從十幾年前寫《傳燈》的半推半就,到現在寫《雲水日月》的全心投入,大聲說出身為佛教徒的驕傲,身為佛光教團一分子的驕傲,昔日的我與今日的我已明顯不同。

所謂誠於衷而形於外,上面提到有些聽眾對於我形貌及氣質的改變表示讚嘆,我只能說,都要歸功佛法的滋潤與信念,無論塗抹什麼名牌保養品,披掛什麼貴重珠寶首飾,恐怕都沒有這麼好的效果。
 
未來,我仍將帶著《雲水日月》一書,以感恩的心情到各地去推廣分享,親愛的讀者,期待有緣相見。(第六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