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一項相當優閒溫和的運動,而且可以邊看風景邊聊天,值得推廣。
然而,要讓走路成為絕妙的養生法,就要從心與身的放鬆開始。快走或慢跑會讓精神緊繃,膝蓋或腳踝之上下兩骨垂直碰撞太過激烈,容易受傷,不能成為持久的養生運動;然而慢慢走若不配合適當的技巧,那就像一般的散步,運動效果不大,無法充分達到養生的功效。
以下就來介紹一種最簡單養生走路方式:太極漫步。
這裡介紹的太極漫步,可以達到令人全身鬆弛、舒筋換骨的效果,是一級棒的養生功夫。即使沒練過太極導引放鬆七式,也可以學會這項功夫,增加散步的養生效果與樂趣。
太極漫步首重內心的建設。一開始先讓身心放鬆,把一切事都放下,冥想這世界的事此時此刻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然後把全身的四肢、頭部等當作不是自己的,放任這些部位自由鬆動,仔細體察不要讓身體產生緊張感。
接下來開始踏出第一步(注意一定要使身體各部位自由擺動,越放鬆越好),第一步踏定後,確定已放任身體自由而順其自然之後,再踏出第二步。這樣慢慢走之後,您會發現頭腦開始有舒服的感覺,若放得夠鬆,甚至全身暖洋洋地,比任何快走、慢跑或散步還舒服好幾倍。這種放鬆狀態的走路,就稱為「太極漫步」。
習慣慢走一段日子後,速度上就可以加快一些,但不要太快,約達到一般人的散步速度即可,但仍然必須保持慢步時的放鬆心境!剛開始時,旁人看起來怪怪的,等到功夫純熟後,再把速度慢慢增加到常人散步的速度,那時就不怪了。
如果只以放鬆的心情走路,一般只能說是散步;若心情放鬆、不去想事情,則散步的品質就越好,但想要享受到太極漫步的效果,一定要先知道放鬆的滋味。例如:在練習旋轉升降當中,悟出了放鬆的滋味,並將這樣的體會帶到走路中,這時就很容易達到太極漫步的初級放鬆境界。如此一來,走路不但不會勞累,反而變成養生的運動。
要注意的是,太極漫步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鬆沉的感覺,而這鬆沉感會加重身體向上的力量,如果走路姿勢不正確或骨架不直(譬如駝背或腳有問題),就會有痛覺產生。不必害怕,先觀察哪裡痛,然後調整到不會痛,這時就把日常的錯誤姿勢糾正過來了。
曾經有位初學者,走路姿勢不對(以外八字走路),練習太極漫步一陣子之後,喊腳踝會痛,這讓筆者相當驚訝,結果檢查他的姿勢,才知道鬆沉之後的重力,壓到腳踝而產生痛感,經過姿勢糾正之後,走起來不但不痛且舒服極了。
這個社會已經夠繁忙緊張了,如果運動的結果是產生另一個緊張,沒有讓心得到適度的休息,就算身體用疲乏運動方式來獲得一時的解脫,終究沒有達到養生功效。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不能動,還是只能對歲月長嘆。
而太極漫步的養生功夫除了解放心靈,更因為解放心靈帶來的鬆、靜、沉的勁道充實下盤的骨架,使得筋骨越來越強壯,隨著歲月增長身體越來越好,精神也隨之變好,大大獲得養生的利益,聰明的大家,應該深思如何從中國功夫中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
本文作者現為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成大電機博士班一年級時,通過中醫檢定和教育部公費留學,出國攻讀醫學工程博士,創造單細胞心臟電位模型,流行全世界至今,並成功研發嘴控文書輸入系統,造福脊髓損傷患者。作者從小就對醫學、武學、科學、宗教有興趣,著有《時時放輕鬆》/商周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