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的哲學很簡單也很明確:「大比小好,快比慢好,新比舊好,進比退好。」
為什麼呢?大的是強者小的弱,快的是贏家慢的輸。新的是時尚,舊的是落伍;進的是主流,退的是邊緣。有人說:「老人是成熟,是智者,是強者。」
其實,「老人活到老,也要活得好。」因為老人之美如修竹、如古松、如傲梅,素樸其外,精於其內,益發顯得飄逸、猶健、彌堅的光彩。這些老人如不過得舒適、健康,是無法達到此種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之理想與目的。
「老」是人之生理現象,是必然的規律,但要能快樂地活得好,就是一門大學問。西方有句名言:「懂得怎樣老下去,才是人類智慧中的重要課題,也是偉大生活藝術中最難得的一章。」常遇到一些老友,垂頭喪氣,消極悲觀,往昔雄心壯志,隨著時光流逝而悄然散失,感慨之餘,除了深表同情,也提醒自己:「悲觀消極有損健康,不可不戒。」
快樂是幸福的泉源、是不老仙丹、是精神支柱、是疾病剋星、是生活享受。與其悲觀長嘆,何不過好每一天?與其自尋苦惱,為何不做過忘苦忘恨、忘年忘病,做過不憂慮、不焦急、不沉悶、不傷感的快樂的人呢?
世界是個大舞台,萬物之靈的人類,是可以演出風趣、詼諧、幽默、歡笑的喜劇的,是隨時隨地保持快樂心情的。因為「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常常笑,莫煩惱;笑一笑,百病消。」
吳延環「笑歌」云:「一笑煩惱跑;二笑怨恨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五笑樂逍遙。時時開口笑,壽比彭祖高。」何不笑口常開,快樂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