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大垃圾帶又稱為「太平洋垃圾漩渦」(Pacific Trash Vortex),由美國加州延伸至日本的「垃圾漩渦」包含兩個巨大的垃圾集中地。
二○○八年,在「捍衛我們的海洋」活動中,「希望號」航行幾大洋,科學家和世界各地志願者見證了海洋和海洋生物正面臨的「垃圾危機」。最大的海洋「垃圾漩渦」,當然就是「太平洋垃圾漩渦」。
科學家亞當沃特斯說,夏季這裡處於高壓控制下,在大洋表面形成一個「平靜區域」。當整個太平洋各個洋流以順時針方向運轉時,塑膠垃圾經過這裡,被捲入「平靜區域」,便不再繼續隨洋流漂移,而「定居」下來。
每年光是塑膠,全世界大約就會製造一千三百五十億公噸,僅有很小的比率能循環再利用,大部分去了哪裡?除了掩埋掉,大海是「最後歸宿」。塑膠「頑固不化」,成了海洋揮之不去的夢魘。
當塑膠在海洋漩渦中旋轉旅行,所到之處,貽害無窮。那些被漁船遺落在大海的漁網,綽號「幽靈網」,會使數以千計的海洋生物被纏繞束縛,或窒息而死。
海洋學家說,理論上,所有大洋都會出現類似的垃圾匯集帶。例如,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域,就是個類似的「平靜區域」。
美國海洋保護團體「海洋管理協會」自一九八六年起,每年九月十五日舉行「國際海岸清理」活動。迄今,世界各地志工清理出來的海岸垃圾,已超過四千五百萬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