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容器圖/記者楊慧玉
圖/記者楊慧玉
天氣愈來愈熱了,在操場遊戲、運動過後,來瓶冰涼的飲料,真是讓人大呼過癮。不過,喝完飲料的寶特瓶或其他一次性容器,小朋友是不是都有做好分類、放進資源回收桶呢?你知道嗎?這些回收的塑膠容器,一年還能再創造四十八億元的產值喔!
覺得驚訝嗎?這就像「積沙成塔」的道理,每個人順手做回收,一年就能累積十九萬公噸的廢塑膠容器;而這些瓶瓶罐罐經過再分類、粉碎、清洗、浮除雜質、脫水後,便可成為材質單一的塑膠碎片了,最後再經過熱融押出後,就能製成各種塑膠再生脂料,可做為塑膠製品的二次原料。
我們常使用的飲料杯瓶大多是塑膠材質,像汽水瓶、礦泉水瓶、果汁瓶、優酪乳、養樂多瓶等,這些容器的材質不盡相同,包括PET、PP、PE、PVC、PS等,都有各自用處,可廣泛使用於日常塑膠製品,如俗稱寶特瓶的PET,可做假髮、拉鍊、蛋盒、文具L夾、不織布、衣物、毛毯等。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回收動作,不但能避免環境汙染,還能讓垃圾變黃金吧!不僅如此,每年更因為這樣,可以省下七、八億元的垃圾清除處理成本呢!回收的原料可以再利用,就能減少新的原物料使用,避免能源消耗;再以寶特瓶為例,使用一公噸回收寶特瓶,可以比使用新的原料減少約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真是既節能又減碳。
使用完塑膠容器後確實做好分類、回收,雖然有助節能減碳,但還是比不上「從源頭減量」,也就是盡量少用一次性、用完即丟的物品。所以外出時,記得帶環保杯、水壺、環保餐具,不但對環境好,對自己的健康也比較有保障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