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權時期之後,談「忠愛國家」或許八股,但對陷入嚴重國家認同問題的國人而言,如果沒有清楚的國家意識,就會像政黨輪替期間,國軍提出「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茫然與尷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忠愛國家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忠愛同胞,而不是一個意識形態的虛名。
在其他國家不論先進的美國,或是落後的非洲甘比亞,愛國不會是個問題;但是在台灣,談愛國會遭遇意識形態的難題,愛哪一國?中國還是台灣?中國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國」?這些名詞正凸顯台灣目前意識形態的分歧。
選舉期間,大家都會高喊「愛台灣」,誰不喊愛台灣,誰就沒票,愛台灣變成廉價的吸票機,成為打擊對手的利器。這也是台灣政治情況特殊之處,到底台灣未來應該走向統一還是獨立,兩個不同的面向,演變成不同的意識形態,造成國家意識的分裂。
其實,這個問題既不複雜也不困難,只因為政客們在選舉時操弄民眾的情緒,導致統獨問題成為台灣政治發展史上的一個奇特因素。「愛台灣」的真正意思是「愛台灣這塊土地,和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台灣這個名詞涵蓋台澎金馬,其實就是中華民國,兩個名詞真正的意涵是相同的。
放下意識形態的分歧,大家的心意都是一樣的。回到源頭來看,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就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不管你認不認同這塊招牌,就像父母生下你一樣,無所選擇,也無法改變。依照憲法規定,我們的國號就叫做中華民國,這就是我們的源頭,不管你以後要改名改姓,現在叫做中華民國,這是應該共同認知的大原則。
在這個大原則下才會同心一致,有共同努力的目標,否則南轅北轍,兄弟不能齊心,當然不會有好下場。因為台灣還必須面對另一個更大的認同──中國。或許很多台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是無論從血緣、文化都無法否認我們是源出於大陸,中國這塊招牌過去曾經由中華民國使用,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使用,但未來的中國可能是一個全新國家,我們沒有理由自己放棄祖先留下來的資產。
最近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向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一國兩區」的概念,就是在一個國家的架構下分為兩個不同的治區,代表我們有權利分享中國,中國是全體中華民族的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分治,兩岸盡可能的互信互利,互相交流,至於未來會如何發展不能只由一方說了就算。
在這樣的架構下,愛台灣也好、愛中華民國也好、愛中國也好,其實就是以自己的手足同胞為基礎,讓在同一條船上的人民都能共享安樂,因為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在目前意識形態分歧的情況下,要有民胞物與、患難與共的心,大家在憲政架構下型塑共同的國家意識,先能愛台灣人民,這是起點,忠愛國家不是一句八股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