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父親身體每下愈況,開車載著他南來北往奔波就醫,車外美景飛逝,虛弱的他卻根本無視窗外景致,安靜的車後座,有我的懸念。
是的,車後座是我們兩代親情的連繫,幼時父親載我,及長我載父親。猶記孩童時,我和妹妹們總是輪流坐在爸爸的摩托車後面,奔馳高雄的街頭,在我們父女眼中,不管是到小港機場看飛機起降或到西子灣看夕陽,高雄怎麼看都美,我相信自己那愛玩的基因絕對遺傳自他。
在那個沒有汽車的年代,近程有機車代勞,遠程的呢?父母親照樣想方設法讓我們假日就往郊外跑。有時搭上擁擠的巴士,也不管一路暈車到吐,一心往國境之南的墾丁奔去;有時衝進火車,遠征嘉義拜訪阿姨,順便到噴水池圓環吃知名美食;有時甚至轉了好幾種交通工具,就為了上阿里山看日出。日前和父母聊起這些出遊往事,大家還笑成一團,笑言當時怎能說走就走?
但那畢竟都是青春年少的往事了。後來我離家北上求學,迷上自助旅行,我們的家族旅行漸漸減少。爸爸退休前,一次也沒有出過國,從不請假是他的工作原則,但他鼓勵媽媽出國遊玩,他說:「媽媽出國就等於我出國一樣,幫我看看世界。」好不容易退了休,他終於可以每年和媽媽一起出國旅行,卻得隨身帶著大把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遠行多慮,而我也因工作關係,很少同行。
這些年我走得很遠,去過各地,滿足了自己看遍世界名山大水的欲望,卻將父母的牽掛遠遠拋在心之外,我厭煩後座的叨念,不想要長輩同行的拖累,自以為灑脫地雲遊四方,卻見父親病容漸枯而心境大改,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我好滿足於能陪父母親在台灣趴趴走,有父母親在後座,讓我幸福滿懷。
猶記那次載著父母親北上看診時,精神好轉的父親一路開心地看著遠方綠山,看著紅通通的夕陽,薄暮一層暗過一層,父親突然傳來一聲:「向右看!」原來他看見華燈初上的美麗月升,淡淡薄薄地掛在天上。
那天的月是農曆十七的月,並不是太圓,但淚眼模糊的我,看見透亮而清明的月,好大好圓。我知道即使只是從家中窗外看到的日出,都因為有父母同在,而深感幸福,我深深體會——看盡世界名山好水是幸福,伴著父母靜看故鄉遠山、日升月落是真幸福。(本專欄隔周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