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一四六○~一五二六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自號「枝指生」,又號「枝山道人」。圖/陳俊光提供非報系
祝允明(一四六○~一五二六年),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自號「枝指生」,又號「枝山道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與當時徐禎卿、唐寅、文徵明,並稱「吳中四才子」。其狂草特別受讚譽,後人稱之:「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吳!」
祝允明的草書是建立於楷法之上。他的楷書早年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由歐陽詢、虞世南而上追「二王」之晉代古風。晚年臨寫《黃庭經》不在意點畫的形似,僅取其風韻,而有所成。嘉靖末年書法家王樨登有言:「古今臨《黃庭經》者,不下十數家,然皆泥於點畫形似鉤環戈磔之間而已……枝山公獨能於矩繩約度中而具豪縱奔逸意氣。」
他的草書師法唐朝懷素及宋代黃庭堅、米芾,受懷素與黃庭堅的影響最大。因其草書作品狂而不亂,這與他上追晉唐傳統資糧有關。晚年的狂草大作更見其功力深厚,變化出奇,風骨爛熳。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評:「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小草則頓宕純和,行間茂密,亦復豐致蕭遠,庶幾媲美褚(遂良)公。」
習草書要以楷書為根柢,絕不可以從行與草入手,茲錄蘇東坡書所說一段話說明:「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能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以上供習草書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