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書畫用紙大都以手工製作而成,所以又稱為手抄紙。大致上分為棉紙與宣紙兩大類。
棉紙與宣紙不僅在製作材料上大不相同,在書畫效果上也大不相同。宣紙較易吸墨且施墨時易暈開,容易留筆觸,紙質較細膩,墨色顏色的表現都較亮麗,因此較適合表現筆觸乾脆俐落畫風;棉紙則質感較粗獷,施墨時較不易暈開,不易留筆觸,因此適合烘染背景、製造沒有筆觸的漸層效果。
目前大陸製造的書畫用手工紙以宣紙為大宗,宣紙雖以安徽宣城為名,但此地並不出產宣紙,乃因附近有許多製紙廠,宣城為集散地之故。宣紙的種類很多,名稱各異,分類標準和方法也有不同。
一、根據配料的比例,可分三:綿料:青檀皮約占30%、稻草約占70%;凈皮:青檀皮約占60%、稻草約占40%;特凈皮:青檀皮約占80%以上、稻草約占20%以下。
二、根據紙的組合,可分為二:單宣,單層宣紙,比較薄,易暈墨;夾宣,把原漂單層的2張或2張以上的宣紙合併為1張稱為夾宣。夾宣比較厚,墨較不易暈開。
三、根據加礬與否,可分為二:生宣,直接從紙槽中抄出來並烘乾,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原紙,具有吸水、易暈墨等特點,非常適合創作寫意畫和行草書體;熟宣,在生宣上刷一層礬水和拖骨膠稱之,又稱礬宣,不易吸水亦不易暈墨,可利用這個特點用來畫工筆畫,或表現水分流動感的畫作。
四、熟宣經過不同的加工,又可分為五:虎皮宣(虎皮箋),以前稱金栗箋,是將宣紙加工染成黃色班紋;冷金箋,在紙上裝飾金銀片或金銀粉;雲母箋,在紙上灑雲母粉;蟬翼箋,薄如蟬翼的宣紙;玉版宣,用澱粉將兩層以上的宣紙托表而成。
台灣埔里也出產宣紙,紙質不差,但因大陸宣紙價格便宜,不易與其競爭,因此紙廠多轉向觀光及遊客DIY等經營方式,或製作附加價值較高的紙製工藝品,如燈籠、紙窗簾、紙檯燈,及手工藝用彩色紙繩等。廣興紙寮就是這類的廠商之一。
棉紙類則以日本及台灣出產為大宗。日本棉紙可分為麻紙、楮皮紙、京和紙、美濃紙等,乃以材料或產地來分類。日系紙畫畫顏色亮麗墨色濃黑、不易留筆觸,所以可以暈染漸層效果。然價格高昂,不易購得;台灣製棉紙類許多仿自日本,甚至連名稱都相同,但質地較差,唯價格較便宜,但偶爾也會有佳作。棉紙亦有生紙與熟紙的區別。
不同的紙有不同效果,因此如何利用紙張特性來創作,是很重要的,否則會有事倍功半的不良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