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日前舉辦全國自強兒童童表揚,受表揚的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在困境中依然堅強,他們正向的生活態度,除了應被表揚外,還該被更多人學習,例如一名住在新北市新店區烏來忠治部落的國三生王念主,當家訪社工與義工討論他的學習態度時,就不自覺地說:「他真是烏來山上、泥沙裡掏出的黃金。」自強兒的價值,不在得獎事蹟,而在正面的影響力。
曾獲教育部奮發向上優秀學生獎的王念主,今年又在全國近五萬名受扶助兒童中脫穎而出,獲家扶自強兒童表揚,他不向命運低頭的「積極態度」究竟從何而來?
「他們家的資源真的極度缺乏。」這是社工對他環境的描述。王念主的爸爸因中風行動不便,媽媽罹患慢性疾病,心臟狀況不佳,不能勞動,需長期靜養,除了王念主,還有就讀小五的弟弟,一家四口僅賴爸爸擔任烏來泰雅族博物館臨時雇員的薪水過活,社工說:「這份工作需要電腦技能,王爸爸不會,但他從不輕言放棄,那種堅定態度讓他錄取,也間接影響念主,現在念主放學會為爸爸補習電腦技巧,爸爸已會用電腦查資料。」
不因為自己的不足而輕言放棄的精神,淬煉了王念主要靠自己奮鬥的傲骨。
生活清苦就該自暴自棄嗎?王念主反而加倍用功,甚至協助家務,當家裡沒有多餘經濟資源讓子女補習時,他的成績依然名列前茅,課餘還到家扶中心當課輔義工;當原住民考試有加分制度時,他卻堅持靠自己,他說:「如果不是靠自己真正的實力考上好學校,開學後也會趕不上進度!」在求學上,遇到不懂的習題,總是選擇追根究柢、不退縮。
都說「堅強的態度來自支持系統」,這樣的態度會不斷回饋到彼此身上,兒子幫爸爸獲得工作,爸爸也在下班時間,運用兒子教他的上網技巧,收集歷屆高中考古題,給兒子參考。
在受表揚的自強兒裡,小六的金蘊蓉是祖父母隔代教養,祖父靠學校工友的收入維持家計,去年祖母車禍遭雇主解聘,為體恤祖父母的扶養,她時常給他們「貼心大擁抱」,每當學校有好吃的東西,她第一個念頭就是帶回家和祖父母分享。小五的王盈婷,爸爸留下百萬債務後離世,媽媽得照顧兩名幼女,一天做三份工,每天工時超過十六個鐘頭,王盈婷每天至少要對媽媽說五次「我愛你」,傳達內心的感謝。高一的謝傳鎧,爸爸罹病,臥病在床、失去工作能力,家中還有患糖尿病的祖母需要家人照顧,他會主動協助爸爸大小便,讓爸爸感動又驕傲,未來他希望習得一技之長,作回饋社會的服務。
而因為家人的付出,他們才學會自立自強。國二的洪柏捷從小由阿嬤養,六十七歲的阿嬤仍要打零工養家,祖孫常三餐不繼,有時一天僅一個饅頭果腹,當祖母想籌錢給她補習時,她立刻反駁:「我自己讀就可以,我會很認真,不讓功課退步,阿嬤可以把錢省下來。」
自強兒的了不起,除了懂得感恩、推己及人的回饋外,還能從他們力行不懈的行為看出,如王念主在接受家扶中心課業指導的期間,珍惜得來不易的資源,兩年來從不遲到、早退;國一的莊億盈是單親家庭,爸爸以臨時工獨力撫養三個女兒,莊億盈在放學後要帶兩個妹妹轉乘三種交通工具到家扶中心課輔,至今她仍是「全勤紀錄」的保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