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關愛眼神 罕病友從失能到自立

李祖翔 |2012.03.31
1081觀看次
字級

在病痛與環境所造成的弱勢處境中,「樂觀」並非他們與生俱來,家人、朋友、社工三方的支持系統是最大的助力。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簡稱漸凍人協會)會刊近來刊載了一位病友的文章,讓讀者深受感動,她的文章是社工鼓勵病友樂觀面對人生的結晶,作者陳俊芝開頭寫道:「在家養病的日子漫長又寂寞,但無論如何,要想盡辦法對自己好一些些,開開心心過日子是一定要的!」

「四不一沒有」,是陳俊芝的生活哲學,疾病雖限制了她的行動力,但她認為幸運的是,疾病沒有讓自己失去思考能力、沒有阻止自己體驗生活的苦與樂,她的生活第一原則是:不要輕忽存在的價值。

她說,生病後很多事沒辦法自己做,但還是可以「出一張嘴」請家人或看護幫忙,維持家裡正常運作(主人的角色);你可能是小孩與另一半之間、維持家庭和諧的橋樑或緩衝劑(媽媽的角色);如果有雇用看護,就是提供了就業機會(雇主的角色);透過經驗分享可能解決其他病友的難題、激勵他們樂觀進取(引導者角色),因此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曾在老人養護單位服務,後來服務漸凍人七年的社工蘇麗梅解釋,老人與漸凍人最大差異是,老人因年齡自然退化,比較能面對疾病,對疾病帶來的困擾容易釋懷,然而,漸凍人罹患的是罕見疾病,治療藥物仍在研發中,又往往是中年發病,他們必須由一家經濟支柱、養育子女、照顧父母的角色變成需要他人照顧者,那種痛苦常常逼使他們想提前結束生命。

「若無法意識到本身的角色,將會帶給整個家庭更多負擔,在他們不能倒下的前提上,不能有輕視自己存在的態度。」

陳俊芝的第二個「不」是:不要拒絕任何可以改善生活品質的機會。她建議病友不要因為身心靈失調、疼痛煎熬,讓自己更無法舒服過活,可以多和醫生討論適合的藥物,讓肌肉得以鬆弛、幫助睡眠;使用的家具可採抒壓式矽膠椅墊、床墊;棉質鬆軟的居家服裝更是必備。

蘇麗梅說,如果不提高生活品質,痛苦的日子會讓人產生自殺念頭,此外,若藥劑順利研發,屆時病友沒有足以負荷藥物的身體,更難治癒,因而唯有對治癒懷抱希望、改善生活品質,才能拯救自己。

學習轉念哲學

陳俊芝內化了社工的引導,整理出重要守則,另外「兩不一沒有」,分別是「不要花太多時間胡思亂想」、「不要忘記事事期待與盼望、時時惜福與感恩」和警惕「沒有鍛鍊身體,會漸漸失去體力與肌力,不得不留意!」

她建議病友輕鬆過日子、遠離憂鬱,減輕自己與家人壓力,每天醒來,也應感謝上天賜給自己美好的一天,可以看見一雙雙關愛自己的眼神,許多美好、有趣的事會如預期般相繼到來。

對疾病與療程的資訊、面對疾病的態度、思考存在的價值及說服自己提升生活品質,是社工要提供給病友與家人的四項服務,蘇麗梅指出,漸凍人從生活能自理漸漸變為失能,透過社工與支持系統,讓他們再從失能走到自立,「能自立的人,嶄露強大的生命力。」病友是弱者,社工是助人者,但社工也是人,終有脆弱時,社工在病友身上學習成長的祕訣──以他們的病況,在遭遇家庭與經濟各種問題時,他們的堅韌與處理方法都可以學。

提供給病友的正面能量,有其原則,卻沒有標準流程,一個好的社工,他的信念同樣會影響病友的價值觀建立,像蘇麗梅的座右銘是「活在當下」,不要被當下的負面觀點蒙蔽,「每件事都有許多面貌,若以悲觀角度著眼,什麼都是悲觀的,例如罹病很苦,換個角度想,若非生病也不會發現家人關愛就是一種幸福!」所以活在當下也是她用來練習轉念的哲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