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人力銀行每年平均謀合一一○萬人就業、轉業,事實上,該公司董事長楊基寬,年近四十才白手創業,卻是少數國內網路泡沫破滅後,真正賺到錢的網路公司(每股稅後純益高達八元以上)。
創業以來,楊基寬每天平均工作十四小時,而他對自我工作品質的要求,是時時保持清明的頭腦,和充滿創意的點子,因此,如何維持理想而飽滿的能量,成為楊基寬對於「健康」的基本詮釋。
為了讓自己保持體力和創意,楊基寬每周至少一至兩天,花一兩個小時,在新店山區一邊跑步、一邊吸芬多精;或是騎著越野單車或摩托車,在新店山區放速小飆一下,徹底釋放累積一個星期的壓力。「有時需要靜靜思考,我也會一個人散散步,邊走邊想事情;若不特別想什麼事情,我就會帶著家人出遊,彌補平日疏於維繫的親情。」
楊基寬坦言,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就很喜歡騎越野單車,也曾經十分著迷越野摩托車。畢業後到電子公司從事業務行銷,工作十分忙碌,又一度被公司派駐到歐洲三、四年,加上之後創業更加忙碌,便中斷了這個嗜好。這兩年,104人力銀行業務逐漸穩定,楊基寬才重拾這項樂趣,在極速奔馳中紓解壓力。
「年過四十五,每天中午我會小憩十五分鐘,除此之外,我很少感覺疲累,原因是:我熱愛這份工作,工作再久都不覺得累!」楊基寬說,疲憊的原因不一定和「工作時間太長」有關,反而和找不到工作意義、志趣不合、缺乏固定運動調節大有關聯。「厭煩自己的工作,又不能退而求其次的靠運動抒解壓力,或尋求身心靈及宗教的洗滌,就形同慢性自殺,總有一天會累積到受不了的地步。」
楊基寬說,人性都不喜歡一成不變,所以不論老闆也好、員工也罷,往往存有「下一個老闆(員工)會更好」的想法,換言之,人員快速流動的情況,未來只會有增無減,這情況,不論對雇主或員工來說,都會形成莫大的壓力,所以每個人都要準備幾套減壓妙方。
以104公司為例,楊基寬留住人才的方式就是:「以年輕人為師。」楊基寬很少擺出老闆的架子,反而營造出一種「學習型組織」的氣氛。「我不認為自己是經營者、管理者,比較像是公司年輕同仁的『同學』。」楊基寬笑說,全公司他最「老」,其他都是五、六年級的小朋友,大家的相處模式,沒有誰是絕對的導師。
「或許同仁的表現有時會不符我的期望,但回想年輕時的我,不也是如此嗎?」楊基寬認為,他眼中看到的問題和缺陷,正是自己能夠擴大學習、增加豐富性的大好契機,所以他常在腦中思索的,不是如何找好人才,而是如何以幽默的話語和方式,調教新手成為好手,人人都能從工作中找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