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12周年媒體改革專題系列之二 -- 報業的黃金時代

 |2012.03.26
793觀看次
字級

前言:近年來,惡質媒體正在大規模腐蝕社會善良風俗,汙染青少年身心,閱聽大眾已發出憤怒之聲,要求媒體自律自重。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更是心心念念,持續三年舉辦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希望鼓勵優秀媒體人,以良幣驅逐劣幣,並特邀榮獲教育貢獻獎的李瞻教授執筆,一針見血指出現今媒體沉痾,提出改革建議。系列文章今日起在人間福報刊出。

◎李瞻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教育貢獻獎得獎人)

一八五○年,英國歷史學家漢特(Francis Hunt),稱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為貴族、宗教與平民以外之第四階級(Fourth Estate)。因英國為國會統治,國會上院由貴族與宗教代表組成,下院由平民選舉代表組成;因該報爭取新聞自由,領導輿論,監督政府,保障人權,進而掌握輿論,決定選舉,致不論保守或自由黨執政,都必須得到《泰晤士報》的支持,故稱該報為英國政治的「第四階級」。本人原學政治,看了這段歷史,才改學新聞。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國防大臣政策錯誤,致戰事嚴重挫敗。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北岩勛爵(Lord Northcliffe)親往戰地採訪,返國後對國防大臣展開系列嚴厲的批評。在戰時批評軍事領袖係犯大忌,因此引起全國輿論的一致譴責,並焚燒他的報紙,拒絕刊登廣告,有的甚至說他是叛國者。在這種情形下,他跪在母親面前說:為了拯救大英帝國,不論他的報紙銷到一份,或銷到兩份,他都堅持批評政府的錯誤,讓人民瞭解真相。由於他的堅持,政府逐漸改正錯誤。此外該報重視中產階級,保護勞工、婦女,爭取新聞自由,獎勵航空事業,這些措施,使他成為世界報業的偉人。

同時,美國亦有許多偉大的報人。一八五一年,紐約時報(N.Y. Times)創辦人亨利‧雷蒙(Henry Raymond)與喬治‧瓊斯(George Jones),打擊黑道、揭發貪汙、新聞莊重、資料詳實、重視專欄、評論與國際新聞,建立了高級報紙的典範。

一八八三年,普立茲(Joseph Pulitzer)主持紐約世界報(N.Y.World),打擊貪汙,不斷發起各種社會運動,反對專賣、獨占、發行彩票與販賣人口,保護窮人、弱者、兒童與支持勞工運動。他首倡新聞教育,因記者責任重大,應受專業教育,特捐助美金兩百五十萬元,在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新聞研究院,培養新聞記者,使新聞事業成為一項專業。

一九○八年,瑪莉‧艾迪夫人(Mrs. Mary Eddy),創辦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莊重美觀、內容詳實,絕對不刊「黃色新聞」,也是一份受人尊敬的高級報紙。

我國張季鸞先生,他苦學出身,公費留學,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門畢業,回國後在《民立報》任職。一九二六年接辦《大公報》,他認為報業應為公眾論壇,促進社會改革;享受自由應擔負責任,是社會責任論的創始者。抗戰期間,支持國策、打擊貪汙、監督政府,獲得最後勝利。這些成就,得到全國人民包括最高領袖的一致尊敬。一九四一年,榮獲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的最佳外國報紙獎,這是我國報業的最大光榮。

以上這些偉大的報人,創造了歷史,是報業的黃金時代,是我們傳統尊重報業的主要原因,也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締造者。(系列二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