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由於台北、高雄捷運車廂門口地面上,畫有進出方向不同的箭頭,導致乘客誤以為可同進同出,因此常形成雙方僵持不下的「對峙」局面,尤以尖峰時段最甚。
我就讀的學校位於高捷巨蛋站旁,因應轉站需要,經常搭乘至美麗島站,就我所見,在這些「大站」同進同出的尷尬狀況倒還不算多,但較令人頭痛的是佇立車廂門口不動如山的「門神」。
或許是為了下車方便,不少乘客進入車廂後,並不往裡面移動,只要還有空間,就直接杵在車廂門口,拿起手機、掛上耳機,沉浸於個人世界,並無意識到已擋住通路,抵達下一站時,要上車的人以為那些乘客要下車,要下車的人又被堵住,就形成上下兩難的混亂局面。
「先下後上」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基本原則,為運輸文化中的普通常識,理應眾人皆知,車廂門口地面上的箭頭設計,不僅有益於疏通人潮,更可維護乘客安全,不應視箭頭為上下車秩序混亂的禍首,應宣導「先下後上」的禮儀,也要宣導乘客上車後,盡量往裡面移動,門口少站些門神,上下車就會更流暢。
林彥呈(高雄市/高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