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機車怠速熄火正式上路

楊慧玉 |2012.03.11
1335觀看次
字級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立法院院會在去年三讀通過修訂空氣汙染防制法部分條文,增訂怠速停車時間過長的汽機車應熄火相關規定,責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訂定相關規範。環保署取締機動車輛怠速新制,三月一日正式上路,民眾在路邊、停車場、捷運站或火車站外等人,停車時應關閉引擎,否則車輛怠速未熄火逾三分鐘,六月起將正式遭罰一千五百元至五千元,且可按次處罰,最高可罰至六萬元。

依空氣汙染防制法,環保署已於二月發布「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管理辦法」及「違反機動車輛停車怠速管理規定罰鍰標準」,藉由推動停車怠速熄火來改善空氣品質;另一方面,也維護民眾健康、節省油料資源浪費。

工業、汽機車的廢氣排放,對空氣品質影響無庸置疑。但台灣的空氣品質究竟如何?依新出爐空氣品質監測報告,一百年度空氣品質不良日數為百分之一點三八,較九十九年稍微下降一點;最值得慶幸的是,自九十四年以來,有逐年改善的趨勢。

然而,所監測汙染物中,細懸浮微粒(PM2.5)的平均濃度,一百年為31.8?g/m3(微克/每立方公尺),又比九十九年30.9?g/m3稍高一些;其中以高雄市、台南市、嘉義縣市細懸浮微粒濃度最高;花東地區則在意料之中,細懸浮微粒濃度最低。

該報告同時顯示,酸雨發生頻率最高的是桃園觀音測站,達百分之八十九;其次為新北市萬里站,為百分之八十七;陽明山也有百分之八十五。

環保署監資處科長劉志堅指出,細懸浮微粒(PM2.5)大部分為氣狀汙染排放後在大氣中進行化學反應形成的衍生物,如工業與汽機車等排放的廢氣。高屏地區冬季時濃度較高的主要原因是東北季風盛行,由中國大陸、韓國及台灣本地汙染源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會在大氣中進行化學反應形成細懸浮微粒,吹至位於東亞下風處的高屏地區。至於酸雨,也與季風、地形有關。

曾有環保團體引用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各國細懸浮微粒(PM2.5)調查結果,指出台灣及台北市空氣品質墊底。環保署雖澄清,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在WHO公佈的三十八國數據中,由濃度低到高,台灣其實是名列第二十四;台北市則是五百六十五個城市中的第四百九十六名,但這樣「敬陪末座」的數字,並沒有讓民眾安心多少。

鑑於細懸浮微粒會危害人體健康,環保署於去年底預告「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草案」,比照美國和日本標準,將細懸浮微粒二十四小時值訂為35?g/m3、年平均值訂為15?g/m3,預定於今年六月底前發布實施。

配合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訂定,環保署也陸續加嚴車用油品硫含量標準、石化業揮發性有機物管制標準、汽油車及柴油車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電力業、鋼鐵業等大型固定污染源排放標準,並擴大清查納管固定污染源、加強農業廢棄物管理,以及刻正如火如荼宣導的停車怠速熄火等政策,現階段雖有許多民眾認為該政策有諸多不便,但為了改善空氣品質,也為了自己的健康,還是應趕緊養成習慣!


停看聽
紅外線偵測器尚未到位

1.特殊停車怠速必要者,列出排除適用規定,其中幼童專用車、遊覽車和大客車,可以在乘客上車前15分鐘,啟動引擎。

2.民眾等候紅綠燈,或開車到加油站、停車場等地因排隊等候造成的怠速情形,也有被排除適用。

3.目前取締用的紅外線偵測器尚未到位,環保局會加強宣導,今年6月1日開罰,外包委託取締怠速。

4.稽查人員以儀器,在怠速車排氣管後方10公尺內偵測引擎溫度,只要3分鐘內未下降或有上升,先規勸駕駛,如果仍不熄火,就會依據記錄時間及拍攝車牌號碼,當作告發處分的依據。

5.目前市面開發出「引擎怠速熄火自動啟閉裝置」,透過引擎電腦偵測,當車輛停下來不論是等紅燈或是路邊停車,引擎便會自動熄火,要啟動時又會自動點燃引擎繼續前進。

6.油電複合動力車型的引擎和電動馬達會交互替換運作,當車輛停下時,引擎便會自動進入休工狀態,因為靠電能,就沒有排放廢氣的問題。

管理小檔案執法範圍
輯/楊慧玉
 
◎公私立停車場

◎道路(不含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及快速道路)

◎供停放、接駁、轉運的場所

例外

◎紅綠燈停車路口

◎作業中的特種車如救護車、冷凍車或冷藏車、吊車、殘障用特製車、垃圾車等

◎幼童專用車、遊覽車及大客車,可以在乘客上車前十五分鐘啟動引擎

◎駕駛未離開駕駛座的計程車前三部排班車輛

◎因交通管制、道路壅塞或交通事故等,致停車怠速於行駛道路中的車輛


司機大哥很憂心

此法立意良善,但一般長途客運的乘客這麼多,要定義是哪位乘客上車前的15分鐘,實在有點讓人搞不清楚。當客運靠站,同時有很多乘客下車、有的行動不便或需要搬運行李時,怠速勢必會超過3分鐘,若又是在炎熱的夏天,讓車輛熄火等待,還得專門找到有樹蔭停靠才行,否則車上其他乘客也會很悶熱。

3分鐘認定有執行困難,若怠速2分50秒,再移動車輛或關掉引擎,是否就無法可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