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守則空氣品質敬陪末座 正視細懸浮微粒

阮愛惠 |2012.03.11
88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台灣從北到南,只要是大都會及工業區,隨時仰望天際,灰濛濛是最常見的景象,空氣汙染問題確實長年困擾著台灣民眾的健康。近年來,台灣的醫界與學術界紛紛站出來疾呼,明確指出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正對民眾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去年曾舉行記者會,公布「二○一○台灣粗懸浮微粒(PM10)年報」,盼能喚起國人對PM10的認識。民間團體近年來也不斷疾呼,要求政府正視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污染問題。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可分為「粗懸浮微粒」(PM10)與「細懸浮微粒」(PM2.5),除了來自大陸的沙塵暴外,舉凡來自石化業、汽機車排放的廢氣、民眾燒金紙拜拜燃燒的灰燼等,都可能變成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對人體造成傷害。

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呼吸胸腔科主任柯延昆指出,細懸浮微粒直徑大約只有人類頭髮直徑的二十八分之一,容易隨著呼吸道進入人體深入肺泡,對民眾的影響很像是溫水煮青蛙,短期內雖然沒有什麼感覺,長期下來卻可能造成肺癌、心血管疾病、氣喘、新生兒猝死等嚴重後果。

在台灣,尤其是在交通顛峰時間,車陣中煙塵瀰漫,充斥汙染物質,直接對人的鼻子、咽喉和眼部黏膜造成刺激,常讓氣喘、過敏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苦不堪言。柯延昆指出,交通空污會削弱身體白血球功能,使氣管黏膜受傷,呼吸道便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患者常出現氣管收縮、胸悶、會喘等症狀,肺活量也會變差。曾有研究發現,交通空污也可能導致慢性心肺疾病患者死亡率上升,對幼兒、年長者、孕婦等族群影響更大。

柯延昆建議,機車騎士最好能戴上活性碳口罩作最基本的防護,預防經常性的直接吸入廢氣。此外,多喝水、多運動、多吃水果及補充維他命C和E,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和代謝功能,也是事後補救的有效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