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嚮往著山間林下的修行人生活。這些年來,旅行中每逢山水林蔭,我總會擇一棵大樹,在樹下靜坐片刻。
打坐,免不了雜念紛起。然而恬靜的大自然彷彿能賦予人一種心靈澄定的力量,使雜念化入風聲、葉落聲、流水或鳥語聲。而一分平寧的覺照力,也就與透入林蔭的陽光同樣透澈了。
我繪製佛傳油畫《大樹之歌》系列,至於〈獻草〉的情節場面:
傳說那一日,名叫吉祥的牧者在野外割草,當他行經伽耶樹林時,忽見一位修行沙門正在畢缽羅樹下靜坐。
這是出家人修行已近六年的悉達多。早晨的陽光穿透繁密枝椏,投射在他寧靜的額頭、雙肩;何等靜好,彷彿光陰都在此止息了。
「能供養他些什麼好呢?」吉祥想。印度地區的傳統,在家人有布施修行人的義務;但吉祥很窮,一身別無餘物。「那麼,就以我剛割來的牧草供養罷。」
吉祥於是向修行人獻上八把牧草,而悉達多也就歡喜地接受了。這些草,剛好做成他打坐的坐墊。
在今天的菩提伽耶,人們恭敬拜謁佛陀當年成道處的金剛寶座。那精美石雕的寶座遺址,其實當年正是散發著新鮮草香的草墊啊!
懷念佛陀,而畢缽羅樹──令覺照智慧生起的菩提樹,至今仍處處散佈生長,等待著人們前去靜坐,享有一份心靈的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