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之歌──佛傳系列/安般品二.心光/油畫.麻布 116cm ╳ 90cm 1998年 圖/奚淞非報系
那日午后,祇園裡一片岑寂。
佛陀穿越樹林,緩步走來,在一顆芒果樹下喚起了靜坐的羅羅。這天,佛陀將教他些什麼呢?
依《增一阿含經‧安般品》記載,當日的講授包括了「不淨觀、觀呼吸和四無量心」。
「不淨觀」令修行人去除對色身根深柢固的貪愛,是屬於「四念處」修行中「身念處」的部分;至於「觀呼吸」的修習,能培育適當定力,以隨觀身心當下狀態,圓滿「身、受、心、法─四念處」全部修行,抵達心解脫、慧解脫的涅槃境界。
早期佛典偏重理性分析,少涉及對慈悲的解脫,而在《安般品》中,佛陀對羅羅並舉正念與「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法門,對後世學佛人如我者而言,富有深長意味。
浮沉人間,誰能免於貪愛,以致於因愛而造成種種纏縛苦惱?或許也唯有透過佛陀所教示的正念修行,才能隨順無常緣起而實觀諸苦、如理作意地漸漸放下我執。當私我概念所造成的囚牢破除,也正意味著原有的私愛已開拓成無限寬容的大悲心;至此,正念即慈悲的意義就分明了。
感動於佛陀教子羅羅「四無量心」的情景,我於一九九八年畫成「安般品二」,這也是油畫佛傳「大樹之歌」的系列作品之一。
畫中佛陀安步經行、羅羅結跏跌坐,皆為古修行人日常儀止。畫幅中央樹叢交結處,顯露出一點水色光芒,象徵了佛陀傳法的慈悲心光。縱使相隔兩千五百年,我們仍能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