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鄭炯明的〈出葬〉

喬林 |2012.03.05
1817觀看次
字級

 

出葬的行列

緩緩前進



沒有死者

沒有哀樂

也沒有憑弔的人



所有虛妄的神話

歷史的謊言

貪婪的惡德

全部埋入塵土



只露出一顆頑固的心

迎著晨曦

向未知的命運走去

——選自鄭炯明詩集〈出葬〉

2008年,春暉出版社



※詩人

鄭炯明(一九四八~)曾任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現自行開業。念高一時,即與同學合辦油印文藝刊物,高二時,開始在報紙、雜誌上發表詩作。鄭炯明深感建構台灣文學的主體性及不忍台灣文學史料的被埋沒,必需趕快搶救挖掘與整理,故於一九八二年與葉石濤等創辦《文學界》雜誌,任發行人,至一九八九年出二十八期停刊,後再於一九九一創辦《文學台灣》季刊發行至今。

鄭炯明充滿著找回台灣文學歷史與未來發展的使命感,其狂熱的程度很難想像,在純文學刊物市場冷清下,他每期要賠上數萬元。在賠錢經營下,他仍不吝嗇的支付高額稿費,甚至可以數十萬的預約寫作長篇,其奉獻精神及魄力令人感佩。在其帶動下的出土台灣文學史料,已成為研究台灣文學的重要文獻。曾任笠詩社社長、台灣筆會理事長,二○○五年高雄世界詩歌節策畫人,並主辦多次國際詩學會議。 著有詩集《歸途》等六本、與兩醫生詩人合集《三稜鏡》一本,另編有《笠詩論選集》及合編《混聲合唱》、《穿越世紀的聲音》二本笠詩社詩選。

※品詩

詩的第一節作者給出了「出葬的行列/緩緩前進」的移動場景,一種冷色氛圍。

然後在第二節,作者進一步的補上「沒有死者/沒有哀樂/也沒有憑弔的人」。顯然「沒有死者」「出葬的行列」便不能成立,然而作者卻把此二節場景鏈結成接續性話語,由於此一不符合慣常邏輯性話語結構,景像的表意內容就多了寓意層次涵義與景深含量。

第三節作者告訴我們,那棺槨裡的是「所有虛妄的神話/歷史的謊言/貪婪的惡德」,現今出葬是要把它們「全部埋入塵土」裡。因此沒有死者,棺槨裡是公民思想覺醒後,以致不得不死去的虛妄神話、歷史謊言,以及人性貪婪的惡德。那些死去的神話、謊言、惡德,並不光彩,因此作者給了它黑白無聲的默片長鏡頭影像,展示了一個行動及事件的段落。這首詩是作者在四十二歲的一九九○年(民國七○年)寫的,那正是一九八七年解嚴後,公民意識萌芽時。

第四節,仍殘留恐懼餘緒,「只露出一顆頑固的心/迎著晨曦/向未知的命運走去」。這如電影結尾時,一個人「迎著晨曦/向未知的命運走去」的背影。那不是人的客觀表象,而是人的純粹意識內的存有身影。

作者經由移動的出葬行列移動場景,來還原他抽象的意向結構,同時也鮮明的以影像運動刺激了讀者的詩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