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該從何入門?常令初學者摸不著頭緒。以
修學次第來說,總歸戒、定、慧三學,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發心到圓滿菩提,也都依此而修。
「戒」是衣服,能防非止惡,就像衣能蔽體禦寒;「定」猶如住,能靜慮澄心,就像一棟穩固的房屋可供人休息安住;「慧」是食物,能斷惑證真,如飲食能解除飢渴之苦(煩惱),獲得飽滿之樂(解脫)。
三學次第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想要不受煩惱所苦,獲得解脫智慧,一定要從規範身心的持戒開始學習。戒的力量很大,不僅龍天護持,天魔也敬畏。
佛滅度後七百年,在罽賓國有一隻惡龍王,名叫「阿利那」,經常興風作浪,釀成災害,危害百姓,使得人民相當驚恐。
當時,國內有二千位阿羅漢,都想驅逐惡龍。其中一千位羅漢,以神通力,震動大地;又有五百位,放大光明;其他的五百位羅漢打坐,入甚深禪定。什麼方法都用了,惡龍卻動也不動。
此時,有一位外地來的阿羅漢「祇夜多尊者」知道後,來到龍王住所,對惡龍三彈指,並請龍王現在離開。沒想到,龍王馬上掉頭就走。
二千位羅漢看得目瞪口呆,其中一人問尊者:「為什麼你只用三彈指,惡龍就離開了?」
尊者回答:「我從凡夫以來,就持戒嚴謹,即使小小戒也很清淨。」
祇夜多尊者持戒清淨,德行深厚,龍王也要敬他三分。持戒功德不僅深廣,更是進入禪定的前行功夫。試想一個人如果生活糜爛、心思散亂,每天被欲望牽著鼻子跑,是無法看見自己的心。從修身做起,心無邪念即心正,心正則身正,心保持在禪定中,斷除煩惱的清淨智慧便由此而生。
三學次第說來簡易,也要「勤修戒定慧」,才能「熄滅貪瞋痴」,萬事一個「勤」字,如滴水穿石,修行不能停下腳步,因為煩惱無時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