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指出,透過手機隨手照、隨時傳的資訊傳送模式,已成為網路霸凌的新管道,通常霸凌者會將霸凌、不當照片或影片傳送給他人。根據日本前年統計霸凌案件中,約百分之五點三,即四千五百七十三件是用電腦或手機方式進行,作案地點則在校外;南韓的大學生中,每七名有一名曾在手機上接到惡意或凌辱的霸凌資訊。
相較台灣校園霸凌現狀,兒盟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童會用手機拍攝同學、老師出糗或丟臉的照片,近半數會給別人看或上傳至網路。
受到網路霸凌者,有百分之十二點一有輕生念頭,百分之五十七點七會感到生氣,其他的情緒反應有難過、無奈,甚至丟臉、覺得害怕,或者已經習慣到沒有感覺了。
儘管網路問題多,上網仍為學童生活的重心,是情感重要的依附,也是逃避現實與挫折的出口。
調查顯示,會被網路霸凌的人,通常也是現實生活中受過霸凌者。專家認為有百分之四十受欺負的人選擇用「無效的解決策略」反擊,最多比例是「回嗆,跟對方吵」,但效果有限,也嚴重影響上學心情,有人因此不願意上學;有人被罵後就不再上該網站,有的什麼都不敢做,有的氣到直接把電腦電源關掉。
百分之二十二點五的受害兒少,所瀏覽的網頁都有管理員,不過投訴後得不到結果的超過半數。
造成網路霸凌的主因,緣於孩子對網路使用的錯誤認知,他們天真地認為網路上是匿名的,別人查不到他們,還有對根據線索將特定對象或資料挖出來的人肉搜索,覺得有趣、可以維護正義等——這些都是兒少專家、學者時下最憂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