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學者馬哈邊曾經提出,人們對他人的評價,可能有百分之五十五的分數來自對方身上的穿著,百分之三十八來自對方身體的動作的解讀,百分之七則來自對方說話內容的評斷。
把相同的觀念應用在行銷上時,原則也是一樣,銷售跟理財、金融有關的產品時,客戶所關心的不外乎銷售人員是否值得信任?提供商品的公司是否值得信賴?若此客戶無法「看到」信賴、保守、經驗豐富、老成這些特質,通常對下單有所猶豫。
臉上的表情
有些人長時間忽略自己欠缺臉部表情變化,也就是俗語說的「撲克臉」,不管情緒如何變化,臉上永遠只有一個或兩個表情,別人也分不出來是高興或是生氣,必須多多練習將各種情緒反應表達出來,因為「表錯情」並沒有傳達很棒、很高興的感覺,此時客戶就會很懷疑這個產品是不是真的很好。
身體的姿勢
手勢、站姿或坐姿是另一種重要的細節。例如當我們要表達關心客戶的健康情形時,雖然您的臉部表情已經讓客戶感受到關心,但是此時我們身體的姿態卻是老神在在的靠在椅背上,兩手抱胸,雖然一直在對方描述時不斷的變化表情,點頭回應,但是肢體卻傳達出不在乎、懷疑的姿勢,也會讓客戶覺得不夠誠懇。
音調的高低
音調的高低甚至是說話的速度也會成為客戶做決定的依據。通常一般人在音調上的問題不大,但是如果音調過高,客戶也許一開始會覺得充滿熱情,但是一段時間後可能會覺得那是虛情假意,同時也較難忍受長時間暴露在刺耳高音情況下。
從另一方面來看,是不是聲音低沈有力就一定占便宜?事實上也不盡然,因為聲音低沉的人予人信賴之感,但此聲音特質也會讓人解讀為較沒有熱情、情緒不夠high。說話的速度也要注意,因為如果說話的速度比一般人還慢的話,他人可能將這種現象解釋成對商品沒有足夠的了解,甚至不夠聰明,不然怎麼會支吾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