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繼續前往南方為法大城,參見最寂靜婆羅門。經疏注,所謂「寂靜」為止息虛誑之言,自淨言行,誠實以對。
當善財童子來到為法大城,最寂靜婆羅門為善財童子示現「菩薩誠願語解脫法門」,所謂「誠願語」是指從初發心乃至立誓,言行不乖,始終無妄,隨行不虛。
〈慈容五十現〉版畫、偈語和善財童子參訪無直接關係,版畫主要以一佛一菩薩為表現,上方的陰刻雲靄中有一蓮台,蓮台上方有一佛端坐其上。而雲靄下方則為一菩薩,雙手合十,呈禮拜狀,頗有「靈山一別」、「聖世重逢」之意。
偈語則出自《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和《宗鑑法林》,作者是宋代心月禪師(?-一二五四),依金山善開受法。後出世建康報恩,遷能仁、虎丘雲巖、臨安靈隱諸剎。淳祐年間,詔移杭州徑山,有《石溪和尚語錄》傳世,《五燈會元續略》、《增集續傳燈錄》等有傳。
據禪宗典籍所記載,宋太宗皇帝曾因夜夢神人勸發菩提心,次日問朝臣:「菩提心作麼生?」群臣無對。
雪竇禪師言:實為古今罕聞!
又一日,宋太宗皇帝問僧,近離何處?
僧言:臥雲菴。
帝問:臥雲深處不朝天,因何到此?
僧無對。
雪竇禪師說:難逃至化!
某日,太宗因僧朝見,僧奏:陛下還記得麼?帝言:何處相見?
僧言:靈山一別直至如今。帝曰:以何為驗?僧無語。
後來,心月禪師依此公案作偈,言:
靈山一別二千年,聖世重逢豈偶然;
細掬清泉揩老眼,撥開雲霧見青天。
關於偈語中的「靈山一別」,禪典裡有一則溈仰宗靈祐禪師的故事,故事是說溈山靈祐禪師作沙彌時前往國清寺受戒,途中於寺門口遇見了寒山、拾得,隨後,二人從路傍跳出,對溈山靈祐大吼三聲,靈祐無言以對。
寒山對著靈祐說:自從靈山一別,迄至於今,還記得麼?靈祐仍無言。
這時,拾得也拄著杖說:你說這箇作什麼?溈山靈祐依然無言。
就在靈祐無言之際,寒山又說了:休!休!不用問他。自從靈山一別後,已作過三世國王,總也忘記了。
我經常刻意的忘記,你呢?
莫忘靈山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