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花東交通建設平議

 |2011.12.27
1031觀看次
字級

民國九十九年十月,陸客團在蘇花公路發生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來,最嚴重的車禍,造成十九人喪生。這個事件,讓花東地區的民眾再也忍不住積壓了幾十年的委屈與憤怒,高聲喊出「給後山的人一條平安回家的路」。陸客的死傷加上當地民眾的強力訴求,蘇花公路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終於在當年十一月通過環境審查,展開施工。花東地區交通建設進入新的里程碑。

宜蘭、花蓮、台東號稱台灣的後山,民風純樸、風景優美,環境開發與汙染較低,是台灣的後花園,堪稱僅存的淨土。然而這也意味當地建設落後,經濟發展緩慢,就業機會少,遠不能與西部地區相提並論。

經濟條件不如西部,交通建設也不足,主要靠蘇花公路做為對外主要幹道。但這條興建於民國六十年代的公路,不但運能早就不敷花東地區需求,道路狀況也極端惡劣,一有颱風、豪雨就釀成落石坍方,交通中斷。幾十年來死傷無數,農產品運不出來、學童營養午餐也中斷等悲劇與不便。

有鑑於此,爭議多年的蘇花改終於開始興建,經費近新台幣五百億,預定民國一○五年通車。交通部也規畫了北宜直鐵,一旦完工,從台北到宜蘭只要四十分鐘。北宜直鐵的完工不但能大幅改善花東地區的客貨交通運輸,且可和西部鐵路及南迴鐵路串連,形成台灣全島生活一日圈,前景及意義重大。

短期的交通改善則是,目前最受民眾歡迎的太魯閣號,經常是一票難求,台鐵決定大幅增加採購,在現有四十八輛車廂之外,再採購一百三十多節。但這些計畫能保證後山的發展希望與美景嗎?

蘇花改是由蘇花高速公路修正變身而來,蘇花高之所以阻力重重,就是因為環境影響評估中的地質調查結果顯示,當地地質破碎不穩,是否適合興建高(快)速公路,環境專家始終意見不一。蘇花改之所以能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是在當時龐大的民意壓力、花蓮縣長傅箕親自率領民眾北上包圍環保署之下,才通過審查。這樣的決策方式,讓人擔心興建蘇花改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當各種公路、鐵路建設陸續完工後,當地原有道路是否能與高快速道路與鐵路啣接,順利消化可能蜂湧而至的人潮?雪山隧道開通後,宜蘭地區一到假日就塞車的噩夢,可為殷鑑。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必須未雨綢繆,擬好對策。

台灣面積不大,但城鄉差距不只存在於南北,東西部落差更大,只是多年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東部地區納稅人憤怒的由來。如今政府終於開始改善交通建設,隨之而來的車流、人流、金流,自然會促成東部地區整體的經濟發展,後山的蛻變指日可待。

政府必須正視花東交通建設計畫的種種不利因素,以具體對策消除經濟建設與環保之間的對抗與疑慮,才是一個負責的政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