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吃俗】 太原的「頭腦」小吃

常書偵 |2011.12.13
676觀看次
字級

「頭腦」是山西太原特有的一種清真名小吃,為湯狀食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節氣白露到立春期間,太原市各「清真」飯店大都有「頭腦」上市。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其實「頭腦」菜名是由明末清初時期山西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傅山發明的。傅山不但是文化名人,還是一位醫學家,更是一位大孝子。他為了救他病重的母親,配製了八珍湯。這八珍是指黃耆、煨麵、羊肉、蓮菜、長山藥、黃酒、酒槽和羊尾油,用它們配製成藥湯,具有撫寒喘、強壯身體和延年益壽的作用。

八珍湯取名「頭腦」的原因,是傅山對元、清兩朝統治中原的不滿。他將八珍湯傳授給太原的一家飯店,並給該店改名「清和元」,又將八珍湯改名為「頭腦」,意為吃「清朝」和「元朝」統治者的頭腦。

太原人吃「頭腦」時,有一個雷打不動的老規矩,即凡食頭腦者,須要趕早。天不亮時就起來去吃,這叫「趕頭腦」。當年,在太原城裡,但有「頭腦」應市的飯店,都會在門前要掛一盞紙燈籠作標誌。此俗一直流傳至今,讓人頗感太原民俗之深厚。

吃「頭腦」這一道湯品佳餚時,佐食的有醃韭菜花、燒餅、帽盒等,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各取所需、各揀所愛。「帽盒」是一種烤製的麵餅,短圓柱形,中空,是用不發酵的麵粉加入椒鹽捏成兩片空殼,合在一起,入爐烤製。喝「頭腦」時,把帽盒掰成小塊,泡在頭腦裡、噴香耐嚼,別有風味。

當熱氣騰騰的「頭腦」端上桌來,只見湯湯水水中,八珍一樣不缺,霎時,各種香味一齊撲鼻而來。早晨天冷,就著醃韭菜花趁熱吃,真是愈吃愈香,愈吃愈暖和,讓人大有「不把頭腦嘗,枉到太原來」之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