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工藝巨匠 守護傳統技藝薪火

郭士榛 |2011.12.07
143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保存無形文化財,需要社會大眾共同來參與。文建會出版《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收錄包括大木作、剪黏、交趾陶、製鼓、糊紙、石滬修造等十四位傳統藝術匠師,及一個工作團隊堅持「頂真」的工藝精神。

文建會文資總處昨日向王錫坤師傅「仁和鐘鼓廠」借一面厚實的大鼓,以振奮人心的樂聲,宣告《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新書問世,為傳承與保存工作留下歷史紀錄。

十四位傳統藝師,包括製鼓的王錫坤、梁正穎、製銅鑼的林烈旗、交趾陶林洸沂、糊紙藝術劉興星、翁文標、布袋戲偶頭製作徐柄垣、大木作葉根壯、許漢珍、廖枝德、澎湖傳統彩繪黃友謙、古典布袋戲偶道具製作陳錫煌、剪黏泥塑王保原,及製燈董天補,還有吉貝石滬保護隊。透過文字與圖片,讓民眾體會匠師認真堅持的態度,讓傳統技術不要凋零。

製鼓師傅王錫坤和表演藝術團隊很有緣,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使用的鼓,都是出自「仁和鐘鼓廠」王錫坤之手,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曾說:「沒有師傅,就沒有優人神鼓。」

九十二歲的董天補,十七歲開始製作俗稱「子婿燈」的新郎燈,製燈超過一甲子仍堅持留下金門傳統文化,最希望有人接手,不要讓文化消失。

澎湖縣一九九九年時共有五百五十八口石滬,受到海浪摧殘, 現有的七位師傅是半農半魚的在地人,藉由經驗累積終於擁有修滬的本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