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環保團體與蘭嶼住民,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對今年偵測到蘭嶼核廢料儲存場外圍有人工核種鈷六十及銫一三七感到憂心,儘管原能會表示低於法定調查值,對環境影響輕微,但顯示蘭嶼核廢料儲存場的確存在輻射外洩的風險。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政府就核安相關施政計畫、業務統計及研究報告有「主動公開」的義務,但長期以來,台電和原能會對輻射相關資訊都視為機密,不願對外開放。達悟同鄉會成員希婻.瑪飛洑表示,儘管台電提供就業機會、免電費等給蘭嶼居民,讓住民對其產生依賴,但蘭嶼居民也不願意活在恐懼中。
台電核後端營運處長李清山回應表示,所測到的輻射並非環團所指「外洩」。蘭嶼貯存場從民國七十一年開始接收低放射性廢棄物,至八十五年為止。
九十六年發現部分早期貯放的廢料桶外表有銹蝕情形,為防範進一步劣化,台電即進行廢料桶檢整重裝,並於上周完成。據原能會研判,可能為檢整重裝作業時,所產生微量放射性粉塵散落在場區,受雨水沖刷後帶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