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秋琴提供

【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陳秋琴曾經是小學老師,結婚生子後,因為同修劉招明的事業繁忙,她放下教職,全心相夫教子。一九八九年,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陳師姐和二子一女移居澳洲昆士蘭州,劉招明則在安頓妻兒之後,獨自回台工作。
回首初到異國時的不適應和惶惶然,陳秋琴至今記憶深刻;夫妻聚少離多,一個女人在海外又必須母兼父職,產生很多煩惱,需要智慧和勇氣來面對各種問題。在這樣的情勢下,她親近當時佛光山在昆士蘭的中天精舍,在拜佛和共修活動中,產生很多生命能量,同時開啟了她和同修今生追隨星雲大師學佛和修行的契機,更展開他們為國際佛光會奉獻的因緣。
至今來看,當初移民澳洲,最大的收穫就是「出了國門,進到佛門」!
一九九二年起,陳秋琴開始到昆士蘭的中天學校教課,三個孩子可說是在佛光大家庭中長大的,小小年紀就懂得服務和奉獻,更有一顆感恩的心,讓陳秋琴相當欣慰。
陳秋琴說,自己原本只是傳統女性,以先生和子女為生命重心,但自從跟隨大師推行人間佛教之後,她漸漸感受到,佛法不只示現在佛堂內,還要透過行菩薩道,引導眾人找到正確的道路,自利而後利他。她依著大師的教法奉行,走出家庭主婦的局限,得到自我成長的空間。她說:「在佛光會和道場當義工時,表面上是在付出,但真正的情況是,自己有很多學習的機會。」
陳秋琴曾經擔任國際佛光會澳洲昆士蘭協會長,現任協會督導、檀講師及佛光山中天學校執行校長等職務,經常有機會面對老師、學生、會員和信眾等不同對象,大家看她能言善道的模樣,以為她當過老師本應如此;事實上,她笑說,自己的個性原本很內向,學佛讓她變成另一個人,她在佛法中學到了巧智和慧心,才產生站在大眾面前侃侃而談的信心。大師的言教和身教、佛光會的歷練,讓她的人生更多采多姿了。她說,澳洲中天寺的信眾之間流傳著一句話:「進中天寺後,開始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真的所言不虛。
陳秋琴的長子劉宗澤,曾任佛光青年團團長,長媳楊子瑩是中天寺義工;次子劉宗澧擔任青年團善財講師,女兒劉婉玲亦曾任青年團團長;子女俱受五戒,堪稱人間佛教家庭的模範。
家人皆精進學佛,最主要來自劉招明以身作則,他歷任國際佛光會澳洲昆士蘭協會長、督導及檀講師,現任國際佛光會大洋洲聯誼會主任委員及世界總會理事。今年,他為響應大師籌建佛陀紀念館心願,在台南別院、台北道場、彰化監獄、台中惠中寺及澳洲等地,總共發動了逾五千人次的「百萬心經入法身」抄經活動。
日前,已受過三皈五戒的劉招明,更為了把握今年佛光山國際萬緣三壇大戒的殊勝因緣,而放下所有俗務,再一次參加短期出家並受菩薩戒,更在四十二天的戒會中,自今日起全台行腳托,廣結善緣。
夫妻倆對大師的教誨信心堅定,發願一師一道師追隨大師腳步修行,祈願廣行菩薩道,回向社會和諧、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