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預防骨質疏鬆症,不少人認為要多喝牛奶,但營養師警告,有人把牛奶當水喝,蛋白質、磷含量過高反不利鈣質吸收,失去預防骨鬆的效果,建議適量攝取含鈣、維生素D的食物,並且每天固定曬太陽十分鐘左右,是最好的預防骨鬆保養之道。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乳製品鈣含量最多,起士、優格、喝牛奶是攝取鈣質最有效的方法,一般建議兩歲以上小朋友,可從低脂牛奶開始喝,成人一天需攝取二百四十西西牛奶,約一到兩杯。有人為了多吸收鈣天天把牛奶當作水喝,但蛋白質、磷攝量過多不利鈣質吸收,會適得其反。
李婉萍也推薦,亞麻仁粉、五穀雜糧粉、小魚干、蒟蒻、豆漿、深綠色蔬菜也是不錯的含鈣食物,民眾可適量選擇攝取。
另外,維生素D可幫助人體鈣質吸收。李婉萍表示,現代人工作早出晚歸,休假也都「宅在家」,很少外出曬太陽,維生素D不足,建議每天外出曬十分鐘陽光吸收維生素D,在家也應該適量開窗讓陽光照射進來。乾香菇或鮭魚、鱈魚等深海魚也可攝取維生素D,一周可有三至六次以魚代替肉類,不僅幫助鈣質吸收,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衛生署今年核准「類保骨素骨鬆針」用來治療停經後婦女的骨質疏鬆症,只需半年皮下注射一次,即可明顯降低未來骨折風險。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兆山表示,前骨鬆治療對降低骨折風險有不錯的效果。近年來,生物醫學的進步,科學家找到停經後骨質流失的致病關鍵,是人體內的保骨素,保骨素作用不足將使得蝕骨速度大於成骨速度,骨質流失狀況加劇,引發骨質疏鬆症。
黃兆山提醒,更年期後的停經婦女缺乏骨骼保護因子,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掌握骨質健康狀況,如有骨鬆問題更應及早治療,降低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