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邱麗玥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第三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今年持續頒發台灣地區潛力獎一項,遴選委員柴松林表示,潛力獎的目的在希望「典範人物,後繼有人!並讓後起之秀,能看到社會的未來充滿希望。」共有五位個人及團隊獲獎。
柴松林表示:「潛力獎得主是實現美好新聞的力量。」他不諱言指出,媒體雖然也是社會向下沉淪的負面力量,但大眾能從報導中看到社會仍有公道,仍能看見事實的真相,正是因為媒體不盡然都是敗壞社會風氣的罪魁禍首。
《國語日報》社資深記者高修民以作品「送微笑到偏鄉‧陪孩子走第一哩路──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紀實」得到評審青睞;他認為「如果有一天,未來的主人翁都能懂得尊重生命、關懷他人,那麼台灣就是天堂。」而這個獎是屬於參與紙風車活動的兩萬四千四百三十位捐款人和團體,及七十七萬名觀眾。
中天電視新聞台主播黃逸卿與攝影記者何子碩以「農殤,十年倒數」獲獎,她們從穀賤傷農的議題上,深度探討台灣農村問題與全球糧食的危機;對於媒體的現狀,黃逸卿覺得腥、煽、色新聞的確占據了版面,雖然那是無可避免、結構性的問題,扮演小螺絲釘的新聞從業者也難以改變,但還是能在大環境中想辦法突破。
《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撰述委員高有智、主任謝錦芳、記者楊舒媚和黃奕瀠,因系列報導「傳承時代回憶──消失與重生」得獎,高有智立志採訪小人物,為他們發聲;謝錦芳希望「做一天新聞人,就發揮一分影響力。」黃奕瀠則從小想當記者,永遠提醒自己不要迷失,最想替「沒有聲音的人」說出一個好故事。
大屯有線電視公司新聞部經理林煥文認為,即使一個小人物,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中也能因為認真、執著、打拚,讓生命發光發熱,對地方有線電視的苦,他感觸很深,「地方台資源有限,從議題、攝影、採訪、撰稿、剪輯、播報,一人身兼數職,但我們依然努力。」
中廣流行網「角落欣世界」節目製作暨主持人楊玉欣,為罕病患者與家屬營造一個能讓大眾認識並分享的平台而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