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對宋代整體的書法風格有「尚意」之說,評定蘇、黃、米、蔡四位大書法家為代表。

蘇,是指蘇東坡;黃,是指黃庭堅;米,是指米芾,此三位無庸置疑;而蔡呢?是有爭議的,原是指蔡京,後人惡其奸邪,而以品德崇高的蔡襄為代表。
蔡京的書法初習王羲之與王獻之,即所謂「二王書法」,有痛快沉著的特點。蔡京書法亦有新意,更能顯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意趣。但是,由於蔡京結黨營私,使得朝政不綱,引致北宋走入覆滅之路。
蔡京在宋徽宗時期任太師,掌理朝政,他竭盡全國之財,供皇帝揮霍,建造延福宮、艮嶽,耗費鉅資,又擅改稅法,任幣制混亂,帶給人民極大的災難。
積年朋黨之爭,體制崩裂使國家處於險惡之形勢,最終摻雜其他種種因素,使得北方金軍入侵,引發「靖康之變」,導致北宋滅亡。
縱然,蔡京的書法雖好,但其人格卑劣,令百姓唾棄。
後人喜好蔡襄的字,因其為官剛直,面對良知敢於諫言,雖被罷黜,仍不計較個人榮辱,其高尚的人格情操,終究被世人肯定。所以談到宋代書法名家代表,「蔡」指的便是蔡襄,而不是蔡京。
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這幅蔡襄《澄心堂帖》,以行楷寫成,結體端正,悠然自適,精緻的澄心堂紙,有蔡襄秀致而端莊的墨蹟,顯得更清雅。倪雲林曾言:「蔡公書法有六朝、唐人風,粹然如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