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 陳克華畫曼陀羅 引人駐足佛法

郭書宏 |2011.11.14
1775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畫一個人生的曼陀羅,綻放在季節的草原上……」民歌〈台北的天空〉作詞人、也是名詩人的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克華,因接觸《心經》的因緣開始學佛、瑜伽及靜坐,他用畫筆或相機畫創作顏色鮮麗的彩色曼陀羅,以不同角度捕捉眾生樣貌,並在最平常的生活中,親身體驗至純至真的真諦。

透過創作 混亂內心得寧靜

一九六一年生於花蓮的陳克華,自小就是個會念書且多才藝的孩子,他曾至美國哈佛大學進修,現任陽明大學眼科副教授,擅長寫詩、散文、小說、劇本、歌詞、影評,出版創作超過三十多本;著述內容曾多所叛逆不羈的他,近年來卻一改風格,多了對生命的體悟與超越,讓作品提升到不同的境界;原來,是陳克華親近了佛法。

近年來,陳克華更以一己向佛的誠心,以結合攝影與圖像輸出創作表現佛教曼陀羅的意境,透過以「圓」發展的幾何變換圖騰,引領觀者能從作品中找到屬於自己心靈深處的曼陀羅。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曼陀羅,有時看得見,有時完全無知。」陳克華說,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練習,讓我們得以趨近日常生活背後涵蘊的真理,而關鍵就在要在黑白的人間淬練出色彩,在平面的思惟裡建構起立體,在斷續生滅間望見永恆,「而曼陀羅就是一種有用的工具,幫助人們在如幻的現實裡瞥見生命的真相,如夜的意識裡凝視恆星的光。」

陳克華說,西方心理學家榮格曾歷經六年的人生黑暗期,期間他就是透過畫曼陀羅,讓一度迷惘混亂的內心恢復平衡和秩序,並找到對人生更深一層的理解;而隨著精神狀態改變時,自發性描繪的曼陀羅也會隨之改變。

辦展義賣 盼觀眾找到自我

因此,陳克華一系列的曼陀羅創作,有別於彩繪的形式,他結合了攝影與數位軟體作為曼陀羅的創作媒材,透過對微觀景物形體的改變與組合,呈現一種屬於陳克華自身、心、靈狀態的平衡與寧靜,試圖為找出自己與他人,找出面對現實人世間許多問題的解答。

由於陳克華的曼陀羅圖像輸出作品獲得極高的藝術評價,近十年來展出不下數十次,圖像未來還計畫運用於服飾與陶藝。上月為襄助宜蘭縣羅東聖母醫院老人醫療大樓的募款活動,陳克華還捐出二十八幅曼陀羅圖像作品並捐出義賣,並為此展取名「無相之相」,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五日在羅東聖母醫院范鳳龍大樓七樓展出。

「期盼民眾能夠藉由『無相之相』曼陀羅系列作品,找到自己心靈的方向外,更能破除人我與宗教間的藩籬,共同成就羅東聖母醫院建院的好事。」陳克華感性說道。


曼陀羅小檔案


曼陀羅,梵語Mandala,意指軸心、圓周或奇妙的圓形,也有「輪圓具足」的涵義。「曼陀羅」象徵修行密法、觀想的地域,被視為佛陀覺悟的境地,宇宙萬物居住世界的縮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