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精神傳全球 勇敢完成不老夢

李祖翔 |2011.11.05
985觀看次
字級

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二十年後全台退休人數高達四百萬人,相當目前就業人口的一半,但無論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人,對退休後生活是否已有妥善安排?

台北市延平國小前校長黃明珠,任內不斷為學校謀福利,帶入讀報教育與發展認輔、綠化環境兩類義工制度,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是到學校慰問導護媽媽或掌握義工確實到位狀況。即使工作忙碌,仍沒有歇下對退休後生活的規畫,但她始終感到不安,「我的規畫都是正確的嗎?」為了確定自己多年來的退休藍圖,她報名弘道基金會承辦的「退休研習營」。

「退休以前,我就知道宗教信仰和志願服務、戶外活動三者對身心靈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工作之外,我登山、路跑,也當過醫療線義工、生命線義工,現在則為佛教團體服務,這些行程持續到退休後。」黃明珠的專長是心理輔導,退休前她為學校建立相關義工制度,退休後,自己投入第一線當執行者,享受當義工帶來的滿足和學習。

「聽研習營的老師解說後,才發現自己的規畫是對的,退休後三個月的無止境旅遊,真的會膩,終身學習比較有意思。」她認為退休後是人生的第二個階段,把目標定在邁向健康老年生活的「成功老化」。

回顧人生高低起伏

參加研習營的人都會拿到一本「規畫書」,第一頁就是「我的生命線」,透過回想,回顧自己人生轉捩點與高低起伏;規畫書裡還有一頁象徵具體計畫的「蜘蛛網」,黃明珠的生命線在退休後更走入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計畫分類中,第一要心靈成長,第二要休閒旅遊,第三學習健康保健,第四維護居住品質,最後是老伴與親人關係經營,她說,退休要有計畫的安排、無後顧之憂的認真執行,就能讓人生圓滿,多采多姿,而當義工更能發揮剩餘價值,利益眾生。

黃明珠在退休前已經有規畫,參與研習營讓她安心執行。而舉辦退休研習營的弘道基金會與台北市社區暨志願服務推廣中心還觀察到,許多人知道要提前規畫退休金,可惜大多抱著存多少算存多少的心態,並沒有實際行動,因此退休研習營課程納入這一環的教學。

去年五十五歲從警界退休的黃明泉,很早就規畫「老年要經濟無虞」的目標,他買了安家保險、投資基金,擁有家族土地和月退俸,此外,還作足各種準備,即使是留給子女也不用負擔過重遺產稅,原本以為可以拋開所有壓力,安心去享受往後的生活,不料這樣的安排還是不夠。

「以前我在警界,每個月有八天會去爬山,二十天跑步,每天五千公尺,每年的三千公尺跑步都在十五分鐘內,年輕人跑不贏我,身體保持得很好,可是很多事都沒有接觸過,由於工作壓力大、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不敢和人相約參與活動,現在能約老朋友走走玩玩、泡老人茶,感到很愜意……但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半,發現有一大把時間被抓在手裡,不知道怎麼去用。」

黃明泉一直以為志願服務就是向人低頭去募款、泡茶招待他人,所以對當義工既好奇又怯步,參加營隊與陌生人相處的機會更少之又少,但在研習營裡他遇到了睽違已久、高中才參加過的營火晚會!並認識了一群好友,還想為老人服務!

不走出去、不了解退休生活資訊,很難體會箇中好處,黃明泉笑說:「以前是升學主義,除了念書,很多娛樂都玩不到,工作後玩的機會也不多,直到現在才想起,以前我是多羨慕參加這種活動!」在他的退休計畫裡,儘管健壯的他,排第一的依舊是健康,第二是希望小孩快點成家,他可以安心的回老家去種菜,最後是出國旅遊和從事志願服務。

男性退休族重規畫

研習營的學員普遍表示,退休第一件事,首先面臨的問題有調適生活節奏、與人接觸變少、怕老來生活清苦,大家都想趁早規畫。弘道基金會督導鄭安均說,老不代表無用或必須回家含飴弄孫,退休就等於要重新過人生,對男性長者而言,過去較少花心力在家庭上,退休後赫然發現,既要適應離開社會、還得重新找尋生活重心,摸索人際關係,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每個人都需要做好規畫;此外,從事志願服務,對需求對象與穩定自我情緒來說,都是有益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