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記者符之瑛、人間社記者慧延
【記者楊慧玉高雄報導】占地一百公頃、歷時十餘年建造的世界級佛教聖地—「佛陀紀念館」,今年年底即將落成,國內十多家知名媒體主管先睹為快,於本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前往參訪。對其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宏偉、搜羅之廣博,頻頻讚歎;而對於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強調,佛陀紀念館不是佛光山所有,而是屬於大眾的「無我」氣度,皆感欽佩。
佛陀紀念館主體建築由佛光大佛、本館、菩提廣場、萬人照相台、八座寶塔、禮敬大廳等組成,本館高近五十公尺、占地四千餘坪,除供奉佛陀真身舍利外,另設有可容納兩千多人的大覺堂及展示空間,地下並設有四十八座地宮,每百年開啟一座,保存向大眾集徵的當代代表性文物,讓該紀念館成為台灣史上、人類生活共同記憶的重要文化地標。
而設於主館後方的佛光大佛連同基座高達一百零八公尺,為世界最高銅構坐佛,使用鋼鐵重達一千七百八十噸,組裝時還動用八百噸的吊車才能為佛像安座。
星雲大師與參訪媒體對談時表示,佛陀紀念館肩負著教育的功能,大門為大眾而開,而非僅是佛教徒,希望大眾進入其中,去感受建築之美、宗教之良善,進而陶冶身心,改變氣質。同時也藉由佛陀紀念館體現其「人間佛教」的理念,讓人與人之間能相互幫助,讓佛法中的智慧融入大眾的生活。
盼和平 圓字期許百年
中國時報集團《旺報》副社長刁明芳,向星雲大師請益代表建國百年的年度漢字,星雲大師以「圓」字回應,他指出,自己曾歷經戰爭,深知戰爭的殘酷恐怖,盼望政治上、社會上以及兩岸的許多紛爭可透過文化、宗教等交流漸進弭平,朝向好「緣」與好「圓」發展。
參訪賓客中,刁明芳為基督徒,接觸不同宗教時,總抱持著客觀態度來觀察,她認為,佛陀紀念館質樸、融入美學的設計,提供一個讓人願意、想了解的場域,不僅是佛教徒,一般民眾也能優游其中,細細品味;實現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理念,深具教育功能。
作家林少雯則是虔誠的佛教徒,以「殊勝」二字形容佛陀紀念館的宏偉與內涵。她表示,對佛教徒而言,具世紀、世界代表性的佛陀紀念館的落成,非常令人期待。
佛館 佛教徒心靈依歸
漢聲廣播電台主持人王晴則對於佛陀紀念館的壯觀,以及佛光山團隊「眾志成城」的效率與向心力甚為感動,並認為該館無疑將成為全世界的佛教聖地,也將是佛教徒心靈上的依歸;而其兼具的教育、歷史保存等功能,更成就其法水長流。
多位身負主管之職的媒體人,對於佛光山規模龐大,卻在管理上井然有序,尤其是給予佛光山最大支持的義工群,長年來,能不為名、利,從「心」出發、積極參與感到驚奇,特別請教佛光山《人間福報》發行人心定和尚管理的撇步,心定和尚則以佛教領導統御學的「布施、愛語、同事、利行」等四要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