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近年行政院青輔會舉辦表揚大專生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傑出者的「青舵獎」,讓許多年輕人願意投身公益領域,尤其在原鄉深耕上,大學生發揮巧思與熱情,為部落孩子找到未來希望。除了「持續服務」的堅持外,也有遇到挫折卻想出更貼近部落需求的服務者。本周公益版從「堅持夢想」、「大專義工」、「師長創意」三方面呈現原鄉開發的可能性,並搭配五味屋「原民自立」的成果。
NPO堅持篇
夢想之鄒資源深耕
「一切為了孩子,有愛走遍天下。」兩年前的十月,夢想之鄒正式成立,以志願服務方式,替山下念書的鄒族國中生,進行夜間課輔。夢想之鄒活動公關林家緯說:「八八水災後,阿里山受創嚴重,社會充斥著慈善氛圍,我們身為大學生又長期在嘉義念書,對嘉義有很深的情感,所以在想,能為社會做些什麼?」九月時因緣際會得知南華大學教授翟本瑞在阿里山上的課輔計畫,便到山上了解當地狀況及需求。
「我們得知阿里山上的學童已獲外界關注與支援,沒有想像中缺乏,甚至寒暑假都有大學社團上山舉辦營隊,但這群小朋友升上國中後,多數要離開部落到山下就讀,卻少有社團或學生關心,因此夢想之鄒成立了!專為在山下念書的鄒族國中生服務。」夢想之鄒拜訪學生、老師、家長還有收原民學生的校方,相互討論後才演變出新的課輔方式。
服務孩子非自我滿足
夢想之鄒成立第二年就得到青輔會表揚,得獎激發他們更多想法,以今年的課輔目標來說,除了課業輔導,還希望協助小朋友在生活管理、找出志向和服務態度上都有進展。去年活動「手獵飛行」目標鎖定在「單車環島」,藉由環島提升身心歷練。今年卻是「步行回家」,先是四天職場體驗、一天屏東白鷺部落文化交流、一天街頭義賣與淨灘服務,然後是重頭戲:耗時六天從高雄徒步走回嘉義。
「手獵飛行」意指用手助人、獵取未來想像、飛越時間文化和靠雙腳苦行,今年暑假挑戰的就是走路,要「勇敢走我的路」。
每天凌晨四點半,一個個醒來後就是摺睡袋、擦防曬乳、戴臂章、做早操、戴斗笠,齊聲呼喊:「起飛!」幫忙開車戴行李的家長說:「光是沿路騎單車、踩煞車,腳就酸到快抽筋,他們竟然用走的,還能走完!」縱然一路咬牙堅忍,第三天就出現有人落後、腳起水泡、舊傷復發、過度酸痛,義工和孩子全進入意志力的拉鋸戰。
這一屆「手獵飛行」的鄒族團員,雖然個性不一,卻一致堅忍撐下去:有人腳痛了卻默默低頭行走;長水泡的、帶傷的腳步也不會停;有人運動傷痛復發,滿頭是汗,仍然忍著不說,非得等隊輔發現才承認,他們希望靠雙腳走完全程。
走到台南後壁活動中心時,嘉義巿長忽然出現,帶著蘋果、綠豆湯和酸痛乳膏來,巿長聽說有人腳上長了九顆水泡,便極盡所能地誘惑他們搭專車回去。
夢想之鄒堅持夢想深耕、資源深耕,從最初的六、七名創團元老,到現在參與過活動的義工超過一百五十人,能持續課輔的固定班底也有四十人,並已能邀請心理師與社工師來為義工作培訓,讓大學生先了解自己,再去扮演撫慰人心的角色。林家緯強調,允諾持續一年的服務,是當夢想義工的主要資格,因為「志願服務不是要教會孩子怎麼對義工說再見,為孩子服務不是自我滿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