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植物學】植物與女人

潘富俊 |2011.10.28
2174觀看次
字級

植物在文學的表現上,以其特性與事物之間的關聯,來直接代替女人的也有許多。

一、桃葉

「桃葉」原為晉.王獻之的愛妾,王獻之曾作〈桃葉歌〉迎接她:「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催促愛妾桃葉渡江相會。後來被用作詠頌歌妓的典故,或引申為風塵女郎的代稱,如唐.李涉〈寄贈妓人〉:「君到揚州見桃葉,為傳風水渡江難。」清.樊增祥〈送器之外舅還鄂〉:「檢點藥囊思壽世,伶娉桃葉伴還鄉。」及〈彩雲曲〉:「樓上玉人吹玉管,渡頭桃葉倚桃根」都是。樊增祥的另一首詩〈贈蘭卿為子珍六兄屬賦〉:「打槳正當桃葉渡,彈詞偏愛牡丹亭。」所說的「桃葉渡」在今南京秦淮河畔,相傳為王獻之送愛妾桃葉於此而得名。

二、櫻桃

櫻桃古代稱為「含桃」,用以祭祀宗廟,可見櫻桃為古代珍果,唐代時已普遍栽植。櫻桃果實近球形,直徑僅約一公分,成熟時紅色。古人認為女人嘴唇宜小,最好圓如櫻桃,因而用櫻口、櫻唇、櫻顆名之,有如今日所說的「櫻桃小口」。宋.吳禮之〈雨中花〉:「憶湘裙霞袖,杏臉櫻唇。」則稱「櫻唇」。宋.白玉蟾也以「櫻唇一點弄嬌紅」,形容女子的嘴小而紅潤。

三、柳

審美觀因時代而異,古今對女人五官之美的欣賞角度不同,古人以女人眉毛纖細、眼睛細長為美。柳葉細長,女人纖細的眉毛稱「柳眉」,單鳳眼謂之「柳眼」,如唐.李商隱〈和人題真娘墓〉詩:「柳眉空吐效顰葉,榆莢還飛買笑錢」;另外,柳枝(條)細軟搖曳,因此用「柳腰」來形容美女的細軟腰肢。

四、桃

古代女人化妝時都習慣畫腮紅,因此文人以粉紅色桃花來形容而稱之「桃腮」、「桃面」、「桃臉」等。例如,宋.韓淲〈浣溪沙〉句:「杏腮桃臉黛眉彎」,以及易祓〈喜遷鶯〉「帝城春晝。見杏臉桃腮,胭脂微透」等句。

五、杏

杏果呈圓球狀,因此用「杏眼」比喻水汪汪的眼睛;而杏花花蕾呈粉紅色,也用「杏臉」、「杏腮」來形容身體健康、顏面潤澤的年輕女人臉孔,如宋人韓淲〈浣溪沙〉:「雨濕杏腮疑淡淡,風迷柳眼半僛僛。」

六、蔥、竹筍

古時女子以手指細長、白皙為美,極似新鮮蔥白,因此名之曰「春蔥」、「蔥指」,如唐.白居易〈箏〉:「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有時則以細嫩竹筍形容,謂為「筍指」,如明人瞿佑〈生查子〉:「杯持筍指纖,歌發櫻唇小。」形容美女細長尖白的雙手,有如剛剝殼的嫩筍一般。

七、瓠、糯米

女子牙齒以白為尚,謂之「瓠犀」或「糯米牙兒」。《詩經》〈衛風.碩人〉以「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形容女子皓潔牙齒,瓠犀指瓠瓜之子。《朱熹集傳》:「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潔白,而比次整齊也。」糯米為稻米的變種,色澤比粳稻更白,也用以形容美女皓齒。

八、蓮、荷、芙蓉

宋以後到民國之間,漢族女子一直有纏足習俗,雙腳愈小愈美,謂之「三寸金蓮」。詩文中的「金蓮」意指女子的小腳,有時也代稱女子,如宋人方千里〈虞美人〉:「吹鬢東風影,步金蓮處綠苔封。」

女子臉部也以粉紅色荷花形容為「芙蓉頰」或「芙蓉腮」,如唐.白居易的〈簡簡吟〉:「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及明散曲〈沈醉東風〉:「芙蓉頰檀口似櫻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