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單親家庭互助協會前理事長朱建鋒,在孩子長大後才專心投入公益,據他描述,帶孩子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如果遇到叛逆期,還會常常吶喊:「天哪,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朱建鋒的情況比較特殊,他成為單爸是因為喪偶。他得負起養育幼兒的責任,還要一個人處理對妻子思念的情緒、辦理父親後事等,他慶幸自己是貿易公司老闆,可以把孩子接到公司就近看管。他把業務範圍縮小,放棄擴展至國外,如此能專心帶孩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我和兒子打架。」朱建鋒苦笑,「喪妻後第二年,兒子升國三,老師說他拒絕上課後輔導,我們起了爭執,他索性放話連白天的課都不要上;早上我挖他起床去上學,他揮手抗拒,兩人就打起來。最後是我哭著說:爺爺去世,我忙都忙不過來,為什麼你還要這個樣子呢?他才默默收拾去上學。」
朱建鋒是成功度過孩子叛逆期的過來人,但他是用什麼方法面對的?他說:「我採節節敗退的政策。」其實他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只是一味忍讓和自我安慰。
「當兒子整晚不回家的時候,我就失眠,擔心他的安危,後來告訴自己他長大了,足夠保護自己,才能安然入睡。」兒子踹老師桌子、老師通知家長時,他急忙趕到學校和老師溝通,最後,妥協把兒子當小孩鬧脾氣看待。這位老爸就這麼保護著,一邊對孩子懷著歉疚;一邊不斷嘗試了解孩子的想法,最後終於熬過這個可怕的時期。
正因為深知單爸的苦,所以更想為其他單爸服務,每當媒體報導單爸的負面新聞,他就會難過,並為單爸的境遇感到不捨,他認為,事實絕對沒有社會大眾想的那麼簡單。
「近來有吳姓單爸,當著女兒的面跳河自殺,也有單爸帶著孩子半夜去偷竊,社會關注自殺徵兆、媒體聚焦父親是不良示範,可惜的是,沒有人去思考為什麼單爸要這麼做?」
朱建鋒指出,許多成為單親爸爸的人,是太太過於強勢,長期以言語霸凌,久了先生忍不住動手就被訴請離婚,而小孩受到控制的所在多有;只能說家庭問題十分複雜,不全然是男方的錯,而且離婚後,單爸要面臨的難題實在太多了,協會能幫助的有限,還要靠政府與社會的接納才能度過難關。
在單爸處遇中,一個主要的難題是:國家缺少針對單爸的托育政策,「假設一名單爸要獨力撫養三歲與七歲的幼兒,他的托育費用約為兩萬一,若月薪三萬,要怎麼兼顧整個家庭的開銷與額外教育費?」
他認為除了托育制度不足,若單爸將子女交給祖父母照顧,就會出現隔代教養的問題,倘若得不到祖父母支持,就得獨自面對經濟壓力,且身為男人還不能到處哭訴,最後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他們必須走上絕路。
「如果讓一個人背負照顧、教育孩子,與養家的責任,肯定完蛋!此外法律要我們自己去追討贍養費,誰會有時間去追?相對的國外卻是由社會保險局支付單親補助費,並由社保局負責向對方追討。」在國內沒有改善前,協會能提供的就是利用同質性的會員分享,紓解彼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