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三星鄉產梨,也因產梨地點在三星鄉,故稱「三星上將梨」,結果聲名大噪;而中部苗栗縣卓蘭鎮的「寄接梨」也在入秋時節進入量產期,卓蘭鎮農會總幹事徐文欽說,吃梨可於飯後,對人體可以去油解膩極佳的水果。
又名玉露可入藥
梨為薔薇科植物(Rosaceae),又分為白梨及秋子梨、沙梨等三種,是中國梨三大品系,而前二種為是中國北方品系,大多分布於黃河以北至東北等地區;第三種沙梨則是中國南方品系。
「梨」又名玉露,早在周朝時期就有梨的栽培記載。中藥經典中,早在魏晉時期,陶弘景所著之《名醫別錄》即有記載「梨種殊多,並皆冷利,多食損人,故俗人謂之快果。」梨名快果、果宗、玉乳。據元‧《本草衍義補遺》朱震亨說:「
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也。」本草徵於性味得其名源,也指出梨的種類很多。
研發名稱種類多
(一)沙梨系統:二十世紀梨、新世紀梨、橫山梨、長十郎梨、菊水梨、新興梨、環山大梨、松茂大梨、望洋大梨、今村秋梨等十品類以上。(二)白梨系統:鴨梨、慈梨等。(三)西洋梨系統:巴梨、紅巴梨、法蘭西梨等。(四)雜交梨系統:扁蒲梨、太平洋梨、高接梨等。
梨的種植區以台中縣最多,苗栗縣次之,其他各地區也有零星栽培;其分布地於全台中高海拔山區。如高海拔的梨山、橫山梨,與低海拔橫山梨,及高山的二十世紀梨、新世紀梨。
豐水梨皮薄多汁
卓蘭目前採收的品種為豐水梨,皮薄、汁多、味甜是主要特色,這種梨子因為纖維質細緻,一般吃法就是直接生吃,削皮或不削皮都各有風味,而傳統客家人還有煮梨湯的吃法,據說這樣吃更能把梨子的養分吃進去。
徐文欽表示,台灣傳統梨以橫山梨及鳥梨為主,兩種梨都有纖維粗及酸澀重的問題,因此傳統客家人會把梨煮過,一面軟化纖維,一面取其湯汁,用來預防感冒效果頗佳,最近有一份來自南韓首爾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科教授楊美熙的研究報告,也指稱煮過的梨子會釋放出大量多酚,可以提高免疫力及清除毒素,和傳統客家吃法不謀而合。
徐文欽說,目前梨子價格低廉,一台斤約六、七十元,比起其他水果便宜許多,消費者買回梨子後不妨試試梨煮湯的吃法,只要加一點點冰糖,風味絕佳。
清脆多汁甜酸澀
梨果吃起來清脆多汁,味微甜、酸、澀,別有滋味,有「百果之宗」的美譽。自古不僅為食用,也供藥用。歷代醫記載如:唐代的《千金.食治》記載著「除客氣熱,上心煩。」《本草》有「主熱咳,止渴。」又如《食療本草》中提及「主胸中痞塞熱結者,可多食生梨。卒闇風失音不語者,生搗汁一合頓服之,日再服。」《日華子本草》中記載的「消風,療咳嗽,氣喘熱狂,又除賊風,胸中熱結,作漿吐風痰。」《開寶本草》:「主客熱,中風不語,又療傷寒發熱、驚邪、嗽、消渴、利大小便。」《滇南本草》:「治胃中痞塊食積,霍亂吐瀉」《本草綱目》:「潤肺涼心,清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本草通玄》:「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本草求原》:「梨汁煮粥,治小兒疳熱及風熱昏躁。」
潤燥清熱功效佳
而梨的功效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適用於熱病傷津煩渴、消渴症、熱咳、痰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梨果皮 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功效。其成分有:梨果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蘋果酸、檸檬酸、果糖、蔗糖、葡萄精、維他命B1、B2、C等有機成分。其中還含有鉀、鈉、鈣、鎂、硒、鐵,錳等無機成分及膳食纖維素。
其禁忌在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著「梨種殊多,並皆冷利,多食損人。」由於梨性寒,因此,凡有胃寒嘔吐、寒咳、脾虛泄瀉、便溏、婦人產後、小兒痘後、金瘡等患者,要慎食或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