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崧鶴樓提供

過去的高雄縣政府成立崧鶴樓時,原本立意僅提供身心健全的老人進住,但隨著時間的流轉,很多住戶長輩的身體開始出現老化、病痛,甚至連日常生活都無法完全自理,礙於規定,必須請長輩遷出,或轉介至其他的養護中心。
一些長輩已經習慣崧鶴樓的環境,和工作人員之間產生深厚情誼,甚至早已超越親生子女,更重要的是有佛法為伴。為了可以繼續留住在崧鶴樓裡,有的苦苦哀求、有的長輩生了病也隱忍著不敢說,害怕被送回家無人理睬,或被送進其他養護中心受到冷漠的對待。
「老、病、死是自然現象,當老人有了照顧上的需要,就該滿足他,而非驅離他。」當時的主任黃美華於心不忍,決定力挺長輩。她先開闢了幾間特別房,讓需要住院或開刀的長輩可以安心到醫院接受治療,出院後照樣可以回崧鶴樓休養。對於自然老化的長輩,也為他們打開方便之門,加強護理站的服務,並代為篩選看護人員,長輩終能安心、安住了。
病床和輔具的加設、護理及看護人員的聘任,對黃美華而言都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法令的問題並不容易過關。
中央和地方政府年年在相關會議中提案,而受政府委任研議的諸位學者專家們,持否定意見者總是多於肯定者,堅持只要長輩的健康條件不符,便該強制遷出,否則有違「老人公寓」之名。
歷經近十年、三屆主任不屈不撓的堅持與努力,加以社會福利服務觀念的演進,終於有學者認同以「居家照顧」模式看待崧鶴樓的創舉,長輩自在生活與尊嚴老化的期待終於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