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設計大展的地點選在松山菸廠,人潮在十月大批湧了進來。這兒早期是日治台灣總督府菸草工場,建於一九三七年,日式的建築呈現工業用場所的樸實無華。在重整做展覽場地以前,荒煙蔓草,宛如一座熱帶雨林,如今,舊貌猶在,卻加入新的整潔與文藝氛圍,是東區的一大驚喜發現,台北101居然近在眼前。
沒有花時間去了解松山菸廠為什麼被大鎖封了這許久,只記得前些年聯合報還在忠孝東路舊址時,一路過這裡,就透過斑駁的大門去偷窺那城市中的隱密森林,「庭院深深,深幾許」,是不是有許多盪氣迴腸的故事在這發生過?
對日式建築的痴狂,和年齡無關,打從可以趴趴走開始,就喜歡往木造房子鑽,榻榻米傳來一股草葉香氣,矮桌的茶壺冒出熱氣,格子窗影外,又好像總有人踏著碎步在尋訪一段悽楚往事。就覺得,屬於日式建築的人與事都帶有一股慢慢的、幽幽的詩意,未必是悲劇,但總是千迴百轉……
列為古蹟的,多半有日本殖民味,撇開歷史舊痕不談,這風味讓早期的台灣安詳寧靜,像一首七弦琴,不是搖滾的吵雜。
松山菸廠尚未整建成文創園區以前,也三不五時的被借用來拍戲或做服裝表演,一個朋友就曾把時尚搬進這來取其新舊反差。那時,仍是一大片斷垣殘壁,我們得小心翼翼的踏過地上積水及泥濘才能走進正廳,放眼所見,草長樹壯,彷彿深埋了許多無法對外人說的陳年祕密。那一場時尚秀,感覺台上的美女帥哥都有些神祕,或者說鬼魅,悠悠蕩蕩的,好幾次以為他們要飛起來,像《阿凡達》的納美人。
後來去看明華園拍戲,就是要取真實的敗落之景,菸廠鎮日傳出一種燒草的焦味,一群演員穿著厚重的戲服在炎炎夏日裡揮汗如雨,更加重了菸場的懷舊風,歲月悠悠,一個瞌睡,醒來也許幾千年了……